基本信息 | |
【中文】 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基)甲基]亚硫酰基-1H-苯骈咪唑钠盐 |
|
【英文名称】 5-(DIFLUOROMETHOXY)-2-[[(3,4-DIMETHOXY-2-PYRIDINYL)METHYL]SULFINYL]-1H-BENZIMIDAZOLE 5-(difluoromethoxy)-2-(((3,4-dimethoxy-2-pyridinyl)methyl) sulfinyl)-1h-benzimidazole sodium EUPANTOL PANTECTA PANTOPRAZOLE SODIUM PANTOPRAZOLE SODIUM HYDRATE PANTOPRAZOLE, SODIUM SALT PANTOZOL 1h-benzimidazole,5-(difluoromethoxy)-2-(((3,4-dimethoxy-2-pyridinyl)methyl)sul 5-(difluoromethoxy)-2-(((3,4-dimethoxy-2-pyridinyl)methyl)sulfinyl)-1h-benzi midazolesodium Eupantol, Pantecta, Pantozol, 5-(Difluoromethoxy)-2-[[(3,4-dimethoxy-2-pyridinyl)methyl]sulfinyl]-1H-benzimidazole PANTOPRAZOLE SODIUM MONOHYDRATE Pantoprazole sodium(factory standard) 5-(Difluoromethoxy)-2-[[(3,4-dimethoxy-2-pyridynyl)methyl]-1H-benzimidazol-1-ium sodium salt Controloc Pantoloc Protonix Sodium pantoprazole |
|
【CAS】 138786-67-1 |
|
【中文名称】 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基)甲基]亚硫酰基-1H-苯骈咪唑钠盐 巴毒磷 丁烯磷 泮托拉唑钠 潘托拉唑钠 泮托拉唑钠盐 |
|
【分子式】 C16H14F2N3NaO4S |
|
【MDL 编号】 MFCD01658543 |
|
【分子量】 405.35 |
|
【MOL 文件】 138786-67-1.mol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 |
【熔点 】199-202°C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抗酸药及抗溃疡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
【药理毒理】本品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强酸性条件下迅速活化,其pH依赖的活化特性,使其对H+、K+-ATP酶的作用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引起该酶不可逆性的抑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本品与其它药物伍用时,具有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优点。本品通过肝细胞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第I系统进行代谢,同时也可以通过第II系统进行代谢。当与其它通过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伍用时,本品的代谢途径可以通过第II 酶系统进行,从而不易发生药物代谢酶系的竞争性作用,减少体内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无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 |
【适应症】①消化性溃疡出血。②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和应激状态下溃疡大出血的发生;③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 |
常见问题列表 | |
【理化性质】泮托拉唑钠是指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盐,是一种H+,K+-ATP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组胺、胃泌素和乙酰胆碱等各种因素刺激所产生的胃酸分泌,用于治疗与胃酸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具有治愈率高、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 |
【抗酸药及抗溃疡药】泮托拉唑钠又称潘托拉唑钠、诺森、潘美路、潘妥洛克,是一种抗消化性溃疡及制酸、解痉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酸相关性疾病治疗,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溃疡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卓-艾综合征,急性胰腺炎和应激性溃疡。 | |
【药理作用】本品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与奥美拉唑相比,泮托拉唑钠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都是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强酸性条件下迅速活化,其pH依赖的活化特性,使其对H+、K+-ATP酶的作用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 |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单次口服40mg后2~3小时左右即可达血药浓度峰值,其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7%,泮托拉唑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去甲基泮托拉唑硫酸酯。半衰期1小时左右,去甲基泮托拉唑硫酸酯的半衰期1~5小时。80%的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其余经胆汁进入粪便排出。 | |
【药物相互作用】泮托拉唑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小,与奥美拉唑相比,对细胞色素P450系统作用小,不影响安定的作用时间,与口服避孕药、地高辛、华法林、苯妥英钠或茶碱无明显相互作用。 | |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偶见头晕、失眠、嗜睡、恶心、腹泻、便秘、皮疹和肌肉疼痛,大剂量使用可出现心律失常、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改变、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儿童慎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