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CAS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胜蓝动态>常用CAS信息
全部 36002 常用CAS信息 32273 危险化学品 3727

4368-28-9

时间:2020-09-14   访问量:1020
基本信息
【中文】

河豚毒素(含柠檬酸盐缓冲液)
【英文名称】

FUGU POISON
OCTAHYDRO-12-(HYDROXYMETHYL)-2-IMINO-5,9:7,10A-DIMETHANO-10AH-[1,3]DIOXOCINO[6,5-D]PYRIMIDINE-4,7,10,11,12-PENTOL
TETRODOTOXIN
TETRODOTOXIN, FUGU SPECIES
TTX
10abeta,11s*,12s*))-10alph
12-(hydroxymethyl)-2-imino-5,9:7,10a-dimethano-10ah-(1,3)dioxocino(6,5-d)pyri
4aalpha,5alpha,7alpha,9alpha,10alpha,10abeta,11s*,12s*))-octahydro-(4r-(4alph
5,9:7,10a-dimethano-10ah-(1,3)dioxocino(6,5-d)pyrimidine-4,7,10,11,12-pentol,
5,9:7,10a-dimethano-10ah-(1,3)dioxocino(6,5-d)pyrimidine-4,7,10,11,12-pentol,o
5-d)pyrimidine-4,7,10,11,12-pentol
babyloniajaponicatoxin1
bjt-1
ctahydro-12-(hydroxymethyl)-2-imino-,(4r-(4alpha,4aalpha,5alpha,7alpha,9alpha,
maculotoxin
midine-4,7,10,11,12-pentol
octahydro-12-(hydroxymethyl)-2-imino-
octahydro-12-(hydroxymethyl)-2-imino-5,9:7,10a-dimethano-10ah-(1,3)dioxocino(6,
spheroidine
tarichatoxin
【CAS】

4368-28-9
【中文名称】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含柠檬酸盐缓冲液)
河豚毒
河豚毒素(不含柠檬酸盐缓冲液)
【EINECS 编号】

224-458-8
【分子式】

C11H17N3O8
【MDL 编号】

MFCD00213719
【分子量】

319.27
【MOL 文件】

4368-28-9.mol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在220℃以上颜色发暗而不分解。溶于稀乙酸,微溶于水,在无水乙醇和乙醚,几乎不溶其他溶剂。自河豚鱼血液等脏器中提取而得的一种天然毒素。对人体极毒,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可破坏其毒性。旋光度:-8.64°(8.55%稀乙酸中)
【储存条件 】2-8°C
【溶解度 】H2O: stable at pH 4-5 if stored frozensoluble
【form 】powder
【color 】white
【Merck 】13,9318
应用领域
【用途一】医药原料
【用途二】河豚毒素在医疗上作为止痛、助阳和治疗顽固性哮喘等药物。
安全数据
【危险品标志 】T+
【危险类别码 】R26/27/28
【安全说明 】S22-S36/37/39-S45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462 6.1/PG 1
【WGK Germany 】3
【RTECS 】IO1450000
【F 】10-18
【危险等级】6.1(a)
【包装类别】I
【海关编码】30029090
常见问题列表
【成分】河豚鱼体内的毒性成分。具有使神经、肌肉麻痹的作用。是一种氨基全氢喹唑啉化合物 (aminoperhydroquinzaline),分子式为C11H17N3O8,分子量为319,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8μg/kg,毒性较氰化钠强500倍以上。河豚毒素引起致死,一般认为是由于它阻碍了Na+的膜透过性,从而妨碍了神经和肌肉的兴奋传达。河豚毒素对热稳定,日晒、烧煮和盐腌都不能完全使其失去毒性。毒素主要存在于卵巢、肝,血液、眼、鳃、肾和皮肤次之,睾丸与肌肉中极少。除河豚体内存在河豚毒素外,近年在云斑栉虾虎鱼(Gobius criniser)、加尼福尼亚蝾螈和豹纹章鱼、日本东风螺等鱼类、两栖类体内也有发现。
【概述】河豚毒素,学名叫做tetrodotoxin(TTX),是一种天然的钠通道阻滞剂(S1SCB),通过堵塞细胞膜上的通路来阻止信息传递。也正是这一特殊性成就了河豚的“致命”魅力!一旦你误食其带有毒性的肉质,便能够在超强持久力的毒素释放中造成横膈膜瘫痪,直至窒息和死亡。河豚体内所含的毒素。是一种多羟基全氢甲基喹唑啉的复杂化合物。元素组成大约是C10-12H15-19O8-10N3,弱碱性,无色结晶。小鼠致死剂量LD50为5×10-9—10×10-9,对中等体重的人0.3毫克在1—2小时内即会死亡。河豚毒素一般存在于血液、卵巢、皮肤、肝脏之内。但双斑圆鲀等的肌肉内也含强毒,暗色东方鲀肾脏毒性最强。河豚毒性随季节而异,冬春之交毒性最强。幼鱼毒性不亚于成年鱼。河豚毒素稳定,盐腌、日晒、一般烧煮均不能解毒,若与无毒鱼混腌,无毒鱼亦能被其毒素污染。河豚毒素作用于神经中枢,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河豚毒素有抗癌作用,是癌症后期的治疗药物。100千克河豚卵巢可制取河豚毒素1—2克。其提取过程是:水提取物煮沸、过滤、层析,用10%乙酸洗脱。洗脱液用活性炭吸附,再用稀乙酸洗脱,洗脱液河豚毒素结晶沉淀。河豚大约是500种海洋有毒性鱼类中,人畜受其毒害最为常见者,如刺鲀科(Procupine fish,10种)、翻车鲀科(Sunfich,1种)、鲀科(Puffers,40种)。中国沿海分布有10余种,各地俗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鲅”、“腊头”、“乘鱼”、“鸡泡”等。中国东汉张仲景(约公元200年)所著《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河豚的毒性。后于《本草纲目》中对海洋毒素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就。
【用途】河豚毒素作用于神经中枢,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河豚毒素有抗癌作用,是癌症后期的治疗药物。100千克河豚卵巢可制取河豚毒素1—2克。其提取过程是:水提取物煮沸、过滤、层析,用10%乙酸洗脱。洗脱液用活性炭吸附,再用稀乙酸洗脱,洗脱液河豚毒素结晶沉淀。河豚大约是500种海洋有毒性鱼类中,人畜受其毒害最为常见者,如刺鲀科(Procupine fish,10种)、翻车鲀科(Sunfich,1种)、鲀科(Puffers,40种)。中国沿海分布有10余种,各地俗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鲅”、“腊头”、“乘鱼”、“鸡泡”等。中国东汉张仲景(约公元200年)所著《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河豚的毒性。后于《本草纲目》中对海洋毒素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就。
【产品特性】河豚毒素是河豚鱼体内的毒性成分,毒性极强,具有使神经、肌肉麻痹的作用。属于多羟基全氢甲基喹唑啉类复杂化合物,不属生物碱,但结构与生物碱类似,白色结晶粉末,旋光度:-8.64°(25℃,8.55%稀乙酸中),在220℃以上颜色发暗而不分解,能溶于稀乙酸,微溶于水、无水乙醇和乙醚,几乎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对热不稳定,在强酸性和碱溶液中可破坏其毒性。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麻痹横纹肌及呼吸肌,使呼吸停止而死。与石房蛤毒素、肉毒鱼毒素合称海洋三大公害毒素。通常存在于脊椎动物门的河豚、加州皱螈、云斑虾虎鱼和刺鳍鱼,软体动物门的蓝环鱼、东风螺、法螺、蛙贝等,棘皮动物门的槭海星,节肢动物门的爱洁蟹等动物中。其含量根据动物的种类、分布地区和季节不同而变化,并具有外生毒源。河豚毒素的来源可从鱼类等食用的海藻追溯到真菌或共生菌上。主要毒害作用是麻痹机体外围神经。中毒主要症状是口、舌、指尖发麻,因心脏麻痹和呼吸器官麻痹而致死。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物质之一,也是所有自然毒物中最毒者之一。它能使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麻痹,在几小时内即可使呼吸停止而致死。经测定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1g河豚毒素可使2000人致死。0.5mg本品可毒死一个体重70kg的人(人致死量为7μg/kg)。人经口致死量估算为0.54mg~0.9mg。小鼠腹腔内注射LD50为10μg/kg,小鼠经口LD500.435mg/kg或0.332mg/kg。它不影响神经、肌肉之静息电位,却可阻断其兴奋。对平滑肌之兴奋无影响,在研究药物对平滑肌的影响以及细胞膜及钠、钾离子转运中,很低浓度的本品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可用此作为药理分析的工具。河豚毒素也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临床上曾用其代替吗啡作镇痛剂。
【河豚毒素中毒急救】河豚鱼种类繁多,其血、卵巢、皮、肝等均有毒,已知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和河豚酸(tetrodonic acid)两种毒素。河豚的毒素相当稳定,用盐腌、日晒、煮沸,甚至高压(15磅)、高温(121℃)均不能使毒素完全消除,若与无毒鱼混腌,无毒鱼亦能被其毒素污染。河豚毒素有箭毒样作用,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使神经轴索膜对钠离子不起透过作用,阻碍神经传导。首先引起感觉障碍,以后引起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中毒症状:先出现胃肠道局部刺激症状,继则口唇、舌、上下肢知觉迟钝,而指尖尤甚,渐至四肢运动麻痹,呼吸困难,皮肤发紫,脉搏细小频数,血压、体温均下降。瞳孔散大,语言障碍,终至呼吸麻痹而致死。临死时,大都意识清晰。 河豚毒在体内不能迅速破坏,可持续1~2天。部分患者可见心脏房室传导阻滞;中毒程度深者,可呈现Ⅲ。房室传导阻滞,终至死亡。 解救措施: 1,急救处理。及时洗胃,催吐,导泻,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必要时输氧。 2,血压下降时,静滴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可拉明。 3,民间用鲜橄榄、鲜芦根各120g,洗净捣汁服。或以白茅根120g,白糖15g,煎服。 4,孙思邈:“凡其中毒,以芦根捣汁和蓝靛饮之”。 5,太乙紫金锭 (玉枢丹),每服1.5~3g,重症加量,解救颇验。 6,昏迷时,用至宝丹,1次1粒,1日2次,温开水鼻饲,也用橄榄及龙脑浸水解,或以槐花微炒或干胭脂等份同捣粉,水调灌之。
4368-28-9(安全特性,毒性,储运)
【储运特性】库房低温(4℃以下), 通风, 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毒性分级】剧毒
【急性毒性】口服-小鼠 LD50: 0.334 毫克/公斤; 静脉-小鼠 LD50: 0.007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 燃烧时分解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类别】有毒物质
【灭火剂】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 2012. 山东胜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胜蓝® SAMELABS®是山东胜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严禁使用。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423号


鲁ICP备20029643号-3
Chemical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