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三氟化钴 |
|
【英文名称】 Cobalt(Ⅲ)fluoride COBALT FLUORIDE COBALT FLUORIDE BROWN COBALTIC FLUORIDE COBALT(III) FLUORIDE COBALT TRIFLUORIDE Cobalt fluoride (CoF3) cobaltfluoride(cof3) Cobaltic trifluoride CoF3 Cobalt(III)fluorideanhydrous Kobalt(III)-fluorid Cobalt(III)fluoride,99% Cobalt(III) fluoride 99% Cobalt(III) trifluoride |
|
【CAS】 10026-18-3 |
|
【中文名称】 二氟化钴 氟化钴 氟化亚钴 三氟化钴 氟化钴(III) 氟化鈷 |
|
【EINECS 编号】 233-062-4 |
|
【分子式】 CoF3 |
|
【MDL 编号】 MFCD00010942 |
|
【分子量】 115.93 |
|
【MOL 文件】 10026-18-3.mol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浅褐色粉末,在潮湿空气中变为暗褐色。 | |
【溶解性】不溶于水。 | |
【密度 】3.88 g/mL at 25 °C(lit.) | |
【敏感性 】Hygroscopic | |
【Merck 】14,2430 |
常见问题列表 | |
【用途】三氟化钴可与水发生反应,是非常强的氟化剂和氧化剂,被广泛用作氟化剂。 | |
【性状】浅棕色粉末。 | |
【物理性质】三氟化钴(化学式:CoF3),室温下为不稳定的浅棕色易潮解固体,密度为3.88g/mL(25℃),溶于水放出氧气,是很常用的氟化剂。在CO2气流中加热到250℃时,开始放出F2,在350℃时,则完全转变为CoF2。 与氟同族的氯也可生成钴的二元化合物,但很不稳定,三氧化二钴溶于盐酸时便会有氯气放出。溴化钴及碘化钴从未制得。 三氟化钴可以与许多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氟化物,自身被还原为二氟化钴。三氟化钴也有水合物,CoF3·3.5H2O,但结构尚不清楚 | |
【反应】三氟化钴可以与许多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氟化物,自身被还原为二氟化钴。三氟化钴也有水合物,CoF3·3.5H2O,但结构尚不清楚。 用三氟化钴氟化有机化合物时,首先用二氟化钴与氟气在300°C左右反应生成三氟化钴,然后引入有机反应物与三氟化钴反应。三氟化钴被还原后生成的二氟化钴可以循环使用。氟化反应包含单电子转移及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 该反应通常用于全氟有机物的制取。三氟化钴的氧化性较强,一般反应都在气相、无溶剂或以无水氟化氢作介质中进行,常伴有重排或其他副反应的发生,[1] 用相关的KCoF4氟化可使反应的选择性增强[3]。400°C左右时所有碳氢化合物的C-H键都可被转化为C-F键,并且氟也可以加到不饱和键上。 2CoF3 + R-H → CoF2 + R-F + HF | |
【稳定性】三氟化钴在CO2气流中加热到250℃时,开始放出F2,在350℃时,则完全转变为CoF2。 | |
【合成方法】将盛有CoF2的石英舟放入石英反应管中,从反应管的一端通入F2,反应开始进行得很慢,当将反应管加热至75℃左右时,由于反应放热,反应就猛烈起来,温度慢慢升至200℃,产物在F2气流中冷却;最后用氮气流驱除多余的F2。氟化反应与在前面相同的装置中进行,石英舟中为无水CoCl2或Co2O3,将反应管从室温开始渐渐升温至300℃,保持此温度直至反应管的末端有F2放出为止,然后用干燥的氮气将装置中多余的F2驱除出去。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C,T,O | |
【危险类别码 】R34 |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5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0 8/PG 2 | |
【WGK Germany 】3 | |
【F 】21 | |
【Hazard Note 】Toxic/Corrosive/Oxidiser | |
【危险等级】5.1 | |
【包装类别】III | |
【海关编码】28261990 |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 |
【MSDS 信息】三氟化钴(10026-18-3).msds |
10026-18-3(安全特性,毒性,储运) | |
【储运特性】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 密闭保存; 防潮 | |
【可燃性危险特性】不燃; 与水反应生成有毒腐蚀氟化氢气体 | |
【类别】腐蚀物质 | |
【灭火剂】二氧化碳, 泡沫, 干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