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洛非西定 |
|
【英文名称】 2-[1-(2,6-dichlorophenoxy)ethyl]-2-imidazoline LOFEXIDINE 2-(1-(2,6-dichlorophenoxy)ethyl)-4,5-dihydro-1h-imidazol 2-(1-(2,6-dichlorophenoxy)ethyl)-4,5-dihydro-1h-imidazole 2-(alpha-(2,6-dichlorophenoxy)ethyl)2-imidazoline 6-dichlorophenoxy)ethyl)-2-imidazoline2-(1-( LofexidineBase Lofexidine Hcl 21498-08-8 /Base 2-[1-(2,6-Dichlomphenoxy)ethyl]-4,5-dihydro-1H-imidazole 1H-Imidazole, 2-[1-(2,6-dichlorophenoxy)ethyl]-4,5-dihydro- MDL-14042 |
|
【CAS】 31036-80-3 |
|
【中文名称】 2-[1-(2,6-二氯苯氧基)乙基]-2-咪唑啉 洛非西定 氯氧压定 2-[1-(2,6-二氯苯氧基)乙基]-4,5-二氢-IH-咪唑 |
|
【分子式】 C11H12Cl2N2O |
|
【MDL 编号】 MFCD00865915 |
|
【分子量】 259.13 |
|
【MOL 文件】 31036-80-3.mol |
|
【所属类别】 药物: 其它药物: 解毒药 |
常见问题列表 | |
【药代动力学】洛非西定吸收快,在体内发生广泛的生物转化,最后主要经尿及粪便排泄。大鼠、狗和猴服用14C标记的洛非西定,其血浆达峰时间为1.5~4 h,此时只有很少部分的洛非西定以原形存在,提示此药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相当明显。 洛非西定及其代谢物约有60%~ 80%与血浆蛋白结合。它在人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二氯苯酚的O-葡萄糖醛酸甙,占口服14C洛非西定后尿中免疫标记产物的43%。同时,尿中还可发现12%的洛非西定原形和8%的二氯苯酚的O-葡萄糖醛酸甙。研究中发现,口服洛非西定96 h后,约20%~40%以原形排除,根据尿排泄的数据,原形洛非西定的半衰期为9.4~6.1 h。健康受试者服用14C标记的洛非西定,5 d内,尿中排出的14C为73%~94%。其中大部分为服药后头24 h内排出。14C的达峰浓度为2~5 h。血浆14C的下降为双相曲线,第一相的半衰期为1.3~3.7 h,第2相的半衰期为9.0~18.3 h。对6名正常血压者给予0.32 mg14C-洛非西定,然后测定其血药浓度。本品在消化道吸收良好,口服2~ 5 h后血浓度达高峰,相当于洛非西定游离碱2.6~4.0 mmol/L。此后本品浓度以两相方式下降,半衰期分别为1.3~3.7 h和9.0~18.3 h。服药后48h血药浓度约为0.2 mmol/L。本品经肾脏排泄最初较快,服药后12 h 48%已经尿排泄,48 h内增加至80%,2 d后增加至94%,约4%由粪排 | |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洛非西定可选择性地激活中枢受体,降低中枢神经系统NE的释放和转运,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可乐定相似,但副作用较小。本品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但比可乐定小30~100倍,且较大剂量时也无麻醉作用。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为作用于中枢的a一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用于鸦片戒断。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方法1:(-)-2-羟基丙酸乙酯用硫酰氯氯化后,再和2,6-二氯苯酚缩合,得化合物(I)。(Ⅰ)和乙二胺反应得化合物(Ⅱ)。(Ⅱ)在四氯化钛作用下环合,得(-)-洛非西定。方法2:化合物(Ⅲ)和2,6-二氯苯酚钠在二氧六烷中回流6h,得洛非西定,收率76.2%。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乙二胺-->磺酰氯-->(S)-6-氨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己酸叔丁酯盐酸盐-->2,6-二氯苯酚-->L(-)-乳酸乙酯 |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 |
【MSDS 信息】2-[1-(2,6-Dichlorophenoxy)ethyl]-2-imidazoline(31036-80-3).ms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