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中文】 三甲基乙酸 |
|
| 【英文名称】 2,2-DIMETHYLPROPANOIC ACID 2,2-DIMETHYLPROPIONIC ACID ALPHA,ALPHA-DIMETHYLPROPIONIC ACID CARBOXYLIC ACID C5 NEOPENTANOIC ACID PIVALIC ACID RARECHEM AL BO 0076 TRIMETHYLACETIC ACID 2,2,2-Trimethylaceticacid 2,2-dimethyl-propanoicaci 2,2-dimethyl-propionicaci 2,2-Dimethylpropionsαure 2,3-Dimethylpropionsαure Acetic acid, trimethyl- acidepivalique Dimethylpropionic acid Kyselina 2,2-dimethylpropionova Kyselina pivalova kyselina2,2-dimethylpropionova kyselinapivalova |
|
| 【CAS】 75-98-9 |
|
| 【中文名称】 2,2-二甲基丙酸 三甲基乙酸 特戊酸 叔戊酸 三甲基乙酸(PA) 新戊酸 戊醛酸 特戊酸氯 三甲基乙酸(叔戊酸) Α,Α-二甲基丙酸 Α,Α-二甲基丙酸 2,2-二甲基丙酸(三甲基乙酸/特戊酸) 三甲基乙酸(特戊酸) |
|
| 【EINECS 编号】 200-922-5 |
|
| 【分子式】 C5H10O2 |
|
| 【MDL 编号】 MFCD00004194 |
|
| 【分子量】 102.13 |
|
| 【MOL 文件】 75-98-9.mol |
|
| 【所属类别二】 农药中间体: 除草剂中间体: 其他类除草剂 |
|
| 【所属类别一】 农药中间体: 杀虫剂中间体: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
|
| 物理化学性质 | |
| 【外观性状】无色结晶。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 |
| 【溶解性】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 |
| 【熔点 】32-35 °C(lit.) | |
| 【沸点 】163-164 °C(lit.) | |
| 【密度 】0.889 g/mL at 25 °C(lit.) | |
| 【蒸气密度】3.6 (vs air) | |
| 【蒸气压】9.75 mm Hg ( 60 °C) | |
| 【折射率 】1.393 | |
| 【闪点 】147 °F | |
| 【储存条件 】2-8°C | |
| 【水溶解性 】25 g/L (20 ºC) | |
| 【Merck 】14,7511 | |
| 【BRN 】969480 | |
| 应用领域 | |
| 【用途一】用作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也用于高档涂料、聚合引发剂、感光材料、香料、润滑油等 | |
| 【用途二】三甲基乙酸又名新戊酸、叔戊酸或特戊酸。三甲基乙酸是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唑蚜威的中间体,也是生产除草剂异恶草松的中间体。由三甲基乙酸制备的引发剂过氧化叔丁酯是氯乙烯、乙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酯等聚合的高效引发剂,比其他过氧化物引发剂稳定,能在各种pH值的水溶液和低温中使用。三甲基乙酸的衍生物广泛用于向分子中引入叔丁基官能团,可作香料、液体胶黏剂、润滑剂、增湿剂的成分及初级原料。三甲基乙酸还可作治疗关节炎、肺结核、牛皮癣的药物原料,是生产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类抗生素的关键原料——三甲基乙酰氯的原料。 | |
| 【用途三】三甲基乙酸即特戊酸,是除草剂异恶草松的中间体,也是医药氟甲松、呋氨苄、双特代肾上腺的原料,也可生产氨苄青霉素等。 | |
| 【用途四】用于生产烯烃聚合引发剂TBPP的原料,也用于生产聚氯乙烯的稳定剂和香料的原料等。 | |
| 【用途五】三甲基乙酸可作聚氯乙烯等和油漆稳定剂,自由基促进剂。 | |
| 安全数据 | |
| 【危险品标志 】C | |
| 【危险类别码 】R21/22-R34 | |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5 |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1 8/PG 2 | |
| 【WGK Germany 】1 | |
| 【RTECS 】TO7700000 | |
| 【危险等级】8 | |
| 【包装类别】II | |
| 【海关编码】29159000 | |
| 制备方法 | |
| 【方法一】其制备方法是用异丁醇和甲酸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而得到产品。反应方程式:(CH3)2CHCH2OH+HCOOH[H2SO4]→(CH3)3CCOOH也可用叔丁基氯和氰化钠反应生成三甲基乙腈,再进一步在酸性介质下水解生成产品。反应方程式:(CH3)3CCl+NaCN→(CH3)3CCN[水解]→(CH3)3CCOOH | |
| 【方法二】将硫酸加入高压釜,用一氧化碳置换釜中空气,然后充入一氧化碳使压力达5MPa左右,用计量泵加入异丁烯与三氯甲烷的混合液,在5MPa、室温下搅拌0.5h,泄压后将物料置于冰水中,在5~15℃搅拌15min,分取三氯甲烷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收集65~70℃(2.67 kPa)馏分,得纯度为97%的三甲基乙酸,收率74%。三甲基乙酸还可以以异丁醇为原料制得。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浓硫酸108mL(2mol),升温至50℃,在搅拌情况下快速滴入甲酸17mL(0.4mol)和异丁醇27.5mL(0.3mol)的混合物。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滴加时间约为20~30min,并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1~1.5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冷却,再慢慢倒入150g冰水中,静止分层,分出油层,水层用20mL苯萃取2次,萃取液与油层合并,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2次,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进行蒸馏,收集162~164℃的馏分23.5g,收率76.8%。 | |
| 【方法三】1.异丁醇和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得叔戊酸。2.将硫酸加入高压釜,用一氧化碳置换釜中空气,然后充入一氧化碳使压力达5MPa左右。用计量泵加入异丁烯与三氯甲烷的混合液。在5MPa左右,室温下搅拌半小时,泄压后将物料倾出至冰水中,在5-15℃搅拌15min。分取三氯甲烷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收集65-70℃(2.67kPa)馏分,得纯度为97%的三甲基乙酸。收率74%。3.叔丁醇与甲酸(98%)在浓硫酸存在下反应制得。 | |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 【上游原料】三氯甲烷-->甲酸-->一氧化碳-->异丁烯-->异丁醇-->氯代叔丁烷-->三甲基乙腈-->甲酸98% | |
| 【下游产品】特戊酰氯-->异恶草酮-->2-叔丁基吡啶-4-羧酸-->3-(3-甲氧基苯基)丙酸-->2-叔丁基-4-氰基吡啶-->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3-氯特戊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