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中文】 L-赖氨酸盐酸盐 |
|
| 【英文名称】 2,6-DIAMINOHEXANOIC ACID HYDROCHLORIDE H-L-LYS-OH HCL H-LYS-OH HCL L(+)-2,6-DIAMINOCAPROIC ACID, HYDROCHLORIDE L(+)-2,6-DIAMINOHEXANOIC ACID, HYDROCHLORIDE L-(+)-2,6-DIAMINO-N-CAPROIC ACID MONOHYDROCHLORIDE L-LYS HCL L(+)-LYS HYDROCHLORIDE L-LYSINE HCL L(+)-LYSINE HYDROCHLORIDE L-LYSINE HYDROCHLORIDE L-LYSINE HYDROCHLORIDE SALT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LYS, HCL LYSINE HCL LYSINE HCL, L- LYSINE HYDROCHLORIDE LYSINE-L HCL 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
|
| 【CAS】 657-27-2 |
|
| 【中文名称】 2,6-二氨基己酸盐酸盐 L-盐酸赖氨酸 盐酸L-赖氨酸 赖氨酸盐酸盐 L- 赖氨酸盐酸盐 赖氨酸 HCL L-赖氨酸单盐酸盐 (S)-2,6-二氨基己酸盐酸盐 L-赖氨酸盐酸盐 2,6-二氨基乙酸盐酸盐 L-赖氨酸单盐酸盐, 99+% |
|
| 【EINECS 编号】 211-519-9 |
|
| 【分子式】 C6H15ClN2O2 |
|
| 【MDL 编号】 MFCD00064564 |
|
| 【分子量】 182.65 |
|
| 【MOL 文件】 657-27-2.mol |
|
| 【所属类别二】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 氨基酸类 |
|
| 【所属类别三】 饲料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 |
|
| 【所属类别一】 生物化学品: 生化试剂: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
|
| 物理化学性质 | |
| 【外观性状】无色结晶状物质,无臭,味苦甜;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10%水溶液pH值为5.6,mp为263-264℃;比旋光度[α]20D+14.6°(0.5-2.0 mg/ml,0.5 mol/L HCl)。 | |
| 【熔点 】263 °C (dec.)(lit.) | |
| 【比旋光度 】21 º (c=8, 6N HCl) | |
| 【FEMA 】3847 | |
| 【储存条件 】2-8°C | |
| 【溶解度 】H2O: 100 mg/mL | |
| 【form 】powder | |
| 【水溶解性 】65 g/100 mL (20 ºC) | |
| 【Merck 】14,5636 | |
| 【检测方法】T | |
| 【BRN 】3563889 | |
| 应用领域 | |
| 【用途一】用作医药原料及食品、饲料添加剂 | |
| 【用途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增强造血机能,增强胃液分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增加抗病能力,保持代谢平衡,有利于促进儿童体格和智力的发育。我国规定可用于加工面条的面粉、饼干和面包,使用量为1~2g/kg;在饮液中为0.3~0.8g/kg。 | |
| 【用途三】赖氨酸是饲料营养强化剂,具有增强畜禽食欲,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外伤愈合,提高肉类质量的功能,能增强胃液分泌,是合成脑神经、生殖细胞、蛋白质和血红蛋白必需的物质。一般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1-0.2%。 | |
| 【用途四】用于生化研究,医药上用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食欲和胃酸分泌。 | |
| 【用途五】赖氨酸是最重要的氨基酸之一,氨基酸工业目前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重要性的一个行业。赖氨酸主要用于食品、医药、饲料中。 | |
| 【参考质量标准二】GB 10794—1989 ▼ ▲ 比旋光度α D 20十19.0°~十21.5° 含量/% ≥98.0 干燥失重(105℃,3h)/% ≤1.0 透光率(E 1cm 10%>,430nm)/% ≥95.0 灰分/% ≤0.2 pH值(10%水溶液) 5.0~6.0 重金属(以Pb计)/% ≤0.001 砷(以As计)/% ≤0.0001 | |
| 【参考质量标准三】GB8245-87 ▼ ▲ 比旋光度[a] D 20 +18.0°~+21.5° 含量/% ≥98.5 铵盐(以NH 4 +)/% ≤0.04 重金属(以Pb计)/% ≤0.003 干燥失重(105℃,3h)/% ≤1.0 灼烧残渣/% ≤0.3 砷(以As计)/% ≤0.0002 | |
| 【参考质量标准一】含量大于99.5%;比旋光度[α]20D+20°-+22°(0.5-2.0 mg/ml, 5mol/L HCl),氯化物(以Cl计)含量19%-19.6%,硫酸盐(以SO2-4计)含量小于0.03%,氨含量小于0.02%,重金属(以Pb计)含量小于0.002%;纸层析合格。 | |
| 安全数据 | |
| 【危险类别码 】R | |
| 【安全说明 】R |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789 8/PG 3 | |
| 【WGK Germany 】2 | |
| 【RTECS 】OL5650000 | |
| 【F 】10 | |
| 【海关编码】29224100 | |
| 制备方法 | |
| 【方法一】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合成法,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发酵可以用黄色短杆菌或谷氨酸棒杆菌为生产菌,一般以淀粉水解糖为碳源,以硫酸铵、尿素或液氨为氮源,以碳酸钙为中和剂,再添加生物素、豆粕水解液、硫酸镁、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种2%经二级扩大培养的种子或10%经三级扩大培养的种子,在通风的条件下,发酵约60h;发酵过程中,Ph值保持6.5~7.5,温度前期32℃,中后期34℃;产酸水平约4%,糖酸转化率约30%。3C6H12O6+4NH3+4O2→2C6H14N2O2+6CO2↑+10H2O赖氨酸的提取一般以离子交换法,发酵液中加入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和助滤剂(如硅藻土)后过滤除去菌体等杂物;用盐酸调Ph值至2~3,上柱(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洗后,再用Ph值为9.5~12的氨水洗脱;在50~60℃下洗脱液真空浓缩除氨后用盐酸调Ph值至5~6,析出赖氨酸盐酸盐粗品;最后将粗品溶于水,加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冷却结晶出L-赖氨酸盐酸盐成品。 | |
| 【方法二】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是提取法、发酵法、合成法,目前国内主要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发酵可以用黄色短杆菌或谷氨酸棒杆菌为生产菌,一般以水解糖为碳源,以硫酸铵、尿素或液氮为氮源,以碳酸钙为中和剂,再添加生物素、豆粕水解液、硫酸镁、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种2%经二级扩大培养的种子或10%经三级扩大培养的种子,在通风条件下,发酵约60h。发酵过程中,PH保持6.5-7.5,温度前期32℃,中后期34℃。产酸水平约4%,糖酸转化率约30%。赖氨酸的提取一般以离子交换法,发酵液中加入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和助滤剂(如硅藻土)后过滤除去菌体等杂物;用盐酸调PH至2-3,上柱(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洗后,再用PH为9.5-12的氨水洗脱;在50-60℃下洗脱液真空浓缩除氨后用盐酸调PH至5-6,析出赖氨酸盐酸盐粗品;最后将粗品溶于水,加活性炭褪色,过滤后冷却结晶出L-赖氨酸盐酸盐成品。 | |
| 【方法三】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得L-赖氨酸粗产品,经精制获纯品,然后在盐酸中结晶得产品。 | |
| 【方法四】赖氨酸虽然也可从蛋白质原料(例如猪血粉)的水解液中提取,但现在使用的赖氨酸,主要是用发酵法生产的盐酸赖氨酸,提取法和发酵法得到的都是L-赖氨酸。在发酵法中,有经由二氨基庚二酸的二步法和以糖为原料的一步法,糖类发酵采用得较多。二氨基庚二酸法生产过程:利用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物合成L-赖氨酸,是用一种没有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的功能,没有赖氨酸就不能成长的大肠杆菌的变株,采用甘油、玉米浸渍液、磷酸铵等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基中会积蓄大量的二氨基庚二酸,此时培养液要保持中性,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然后采用具备对于二氨基庚二酸有脱羧功能,而对赖氨酸则不起脱羧作用的产气杆菌(Aerobator aerogenes)或普通的大肠杆菌体,用甲苯将脱羧酶溶出后,这种酶和前述的二氨基庚二酸作用,几乎可以定量地生成L-赖氨酸,再经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精制而得成品L-赖氨酸盐酸盐。合成法中有以已内酰胺为起始原料或以二氢呋喃为起始原料的方法,合成法得到的是外消旋体,必须进行光学拆分。 | |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 【上游原料】盐酸-->氢氧化铵-->氨-->氮-->活性炭-->硅藻土-->硫酸铵-->活性炭(脱色)-->磷酸二氢钾-->谷氨酸-->己内酰胺-->糠酸-->L-赖氨酸-->聚丙烯酰胺-->阳离子交换树脂-->盐酸赖氨酸-->D-生物素-->2,3-二氢呋喃-->庚二酸-->酸脱 | |
| 【下游产品】(S)-2,6-二叔丁氧羰基氨基己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