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甲磺酸培氟沙星 |
|
【英文名称】 1-ETHYL-6-FLUORO-7-(4-METHYL-PIPERAZIN-1-YL)-4-OXO-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AKOS 91194 AKOS NCG1-0083 PEFLOXACIN 1589mr.b. nyl)-4-oxo-,monomethanesulfonate,dihydrate 3-carboxy-1-ethyl-6-fluoro-1,4-dihydro-7-(4-methyl-1-piperazinyl)-4-oxoquinoline monomethanesulphonate Pefloxacine Mesylate PEFLOXACIN MESYLATE, HIGH PURITY 3-quinolinecarboxylic acid,1,4-dihydro-1-ethyl-6-fluoro-7-(4-methyl-1-piperazinyl)-4-oxo-,monomethanesulfonate, dihydrate 1-Ethyl-6-fluoro-7-(4-methylpiperazin-1-yl)-4-ox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monomethanesulfonate Pefloxacin mesylate Pefloxacin Mesilate 1,4-Didhydro-7(4-methylpiperazinyl)-4-oxofluoro-1ethyl-3-synolinobic acid methyl sulfate dihydrate |
|
【CAS】 70458-95-6 |
|
【中文名称】 甲磺酸培氟沙星 1-乙基-6-氟-7-(4-甲基哌嗪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甲磺酸盐 |
|
【EINECS 编号】 274-613-9 |
|
【分子式】 C17H20FN3O3 |
|
【MDL 编号】 MFCD00865015 |
|
【分子量】 333.36 |
|
【MOL 文件】 70458-95-6.mol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300℃。该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酒精、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不易燃,无闪点,无挥发刺激性气味。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为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下列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伤寒及沙门菌属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具轻度作用。此外对麻风杆菌也有抗菌活性。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下游产品】培氟沙星 |
常见问题列表 |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甲磺酸培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具有抗菌谱广、活力强、吸收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肠细菌科、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奈瑟氏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包括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具有广谱活性。抗金葡菌性能和万古霉素相仿,对一些多重耐药菌株和甲氧青霉素(Methicillin)耐药菌也有效。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等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氟沙星对之一般均敏感。 培氟沙星是法国RogerBellon药厂开发的具有4-喹酮母核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1985年上市,化学名为1-乙基-6-氟-1,4-二氢-7-(4-甲哌嗪-1-基)-4-氧代-3-喹啉羧酸。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作用方式为抑制细菌DNA促旋酶,多重耐药菌(包括院内菌株)对培氟沙星无交叉耐药性。培氟沙星对某些重症感染的疗效相当或超过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目前在各种化脓感染性疾病,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血管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妇科感染和骨感染的抗菌疗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 |
【适应症】由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妇科、生殖系统感染;腹部和肝、胆系统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脑膜炎。 由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已有报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对于一些患者,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单纯性尿路感染、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有自限性,应在没有其他药物治疗时方可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