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L-脯氨酸 |
|
【英文名称】 2-pyrrolidinecarboxylic acid FEMA 3319 H-L-PRO-OH H-PRO-OH H-PYRD(2)-OH L-2-PYRROLIDINECARBOXYLIC ACID L-PRO L(-)-PROLINE L-PROLINE L-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 PRO PROLINE PROLINE, L- (S)-(-)-PROLINE (S)-(-)-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 (S)-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 (2S)-Pyrrolidin-2-carbonsαure (s)-2-pyrrolidinecarboxylicaci (s)-2-pyrrolidinecarboxylicacid (S)-Prolin |
|
【CAS】 147-85-3 |
|
【中文名称】 D-吡咯烷-2-羧酸 D-脯氨酸 L-脯氨酸 L-脯氨酸AJI88,USP23,FCCIII,CP2000 L-(-)-镨啉 L-吡咯烷-2-羧酸 氢化吡咯甲酸 四氢吡咯-2-羧酸 |
|
【EINECS 编号】 205-702-2 |
|
【分子式】 C5H9NO2 |
|
【MDL 编号】 MFCD00064318 |
|
【分子量】 115.13 |
|
【MOL 文件】 147-85-3.mol |
|
【所属类别二】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营养增补: 氨基酸 |
|
【所属类别三】 生物化学品: 生化试剂: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
|
【所属类别一】 生物化学品: 氨基酸类: 中性氨基酸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状】无色结晶,无臭,味甜;易溶于水(25℃水中溶解度为162.3 g/100 ml)和乙醇,不溶于丁醇及乙醚,遇水合茚三酮试液呈黄色,冰乙酸酸化后显红色;pI6.3,分解点为220-222℃;比旋光度[α]20D-85°(0.5-2.0 mg/ml,H2O),[α]20D-60.4°(0.5-2.0 mg/ml,5 mol/L HCl)。 | |
【熔点 】228 °C (dec.)(lit.) | |
【比旋光度 】-85.5 º (c=4, H2O) | |
【密度 】1.35 | |
【FEMA 】3319 | |
【折射率 】-85 ° (C=4, H2O) | |
【储存条件 】Store at RT. | |
【溶解度 】H2O: 50 mg/mL | |
【form 】powder | |
【水溶解性 】soluble | |
【Merck 】14,7780 | |
【BRN 】80810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用于氨基酸注射剂、复合氨基酸输液、食品添加剂、营养增补液等 | |
【用途二】用于生化研究,医药上用于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症、肠胃疾病、烫伤及术后蛋白质的补充等。 | |
【用途三】营养增补剂。风味剂,与糖共热发生氨基-羰基反应,可生成特殊的香味物质。按我国GB 2760-86规定可用作香料。 | |
【用途四】氨基酸类药。为复方氨基酸大输液原料之一, 用于营养不良, 蛋白质缺乏症, 严重肠胃道疾患, 烫伤及外科手术后的蛋白质补充。 | |
【用途五】医药原料及食品添加剂。 | |
【参考质量标准二】 ▼ ▲ 原料药 中国药典2000年版772页 指标名称 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 C5H9NO2含量/% ≥98.50/硫酸盐/% ≤0.03 比旋度 -83.7°--85.7° 砷盐 ≤百万分之二 干燥失重/% ≤0.4/铁盐/% ≤0.003 炽灼残渣/% ≤0.4/重金属/% ≤0.0015 氯化物/% ≤0.05 | |
【参考质量标准三】含量大于99.5%,比旋光度[α]20D-81°-85°,氯化物(以Cl计)含量小于0.05%,硫酸盐(以SO2-4计)含量小于0.05%,重金属(以Pb计)含量小于0.002%;纸层折合格;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试验呈单峰。 | |
【参考质量标准一】FCC,1996 ▼ ▲ 含量(干燥后) 98.5%~101.5% 重金属(以Pb计,GT-16-2) ≤0.002% 铅(GT-18) ≤10mg/kg 干燥失重(105℃,3h) ≤0.3% 灼烧残渣(GT-27) ≤0.1% 比旋光度[α] D 20 (干燥试样4g/100ml 水) -84.0°~-86.3°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Xi |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
【安全说明 】S24/25 | |
【WGK Germany 】3 | |
【RTECS 】TW3584000 | |
【F 】3-10 | |
【海关编码】29339990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以明胶为原料用酸水解后经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而得。 | |
【方法二】明胶、干酪素之类蛋白质的水解物,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再用苦味酸或雷因克特盐(Reineckeatesalt)处理中性氨基酸部分,仅使L-脯氨酸沉淀,最后用无水乙醇加异丙醇重结晶而得。由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ilum)XQ-3(由无锡轻工大学中央研究所选育)以氯化铵为氮源经发酵而得。产酸率约60g/L。 | |
【方法三】L-脯氨酸有两种制法。 一是直接发酵法, 利用葡萄糖和黄色短杆菌变异株或谷氨酸棒杆菌野生株, 经微生物发酵获得L-脯氨酸; 二是化学合成法,以谷氨酸为原料, 与无水乙醇在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 并加入三乙醇胺将氨基硫酸盐游离出来, 得谷氨酸-δ-乙酯。 再用金属还原剂硼氢化钾还原谷氨酸-δ-乙酯, 得脯氨酸粗品, 最后对其分离纯化可得粗制脯氨酸。 小试工艺酯化 称取L-谷氨酸147g, 投入三颈瓶中, 加入无水乙醇1L, 搅拌冷却至0℃, 再滴加H2SO4 80ml, 于0-5℃搅拌反应1h, 室温继续反应1h, 反应全部变清。 在20℃下滴加三乙胺至pH为8-8.5, 析出白色结晶, 在室温下再搅拌1h, 静置冷却5℃过滤, 取结晶, 用95%乙醇洗涤, 抽干后真空干燥,得谷氨酸-δ-乙酯约141g。熔点178-180℃, 收率80%-83%。 [α]32D+29.8 (C=1g/ml 10% HCl)。还原 在三颈瓶中投入谷氨酸-δ-乙酯175g, 加入蒸馏水875ml, 搅拌冷却至5℃, 再分次加入KBH4 53.9g, 约1h加完, 室温再反应1h, 保温50℃反应3h。 冷却至0℃, 加入6mol/L HCl调至pH4, 过滤取滤液, 即得粗品L-脯氨酸水溶液。 分离纯化离子交换树脂-氧化铝柱色谱分离法 将粗品L-脯氨酸水溶液, 以4ml/min的流速进入装入732-H+型树脂交换柱中(1g 酸投料需10ml树脂)。 先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再用1mol/L氨水洗脱, 收集含L-脯氨酸段的洗脱液(用硅胶G薄层色谱控制)。 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 再用少量水溶解后,将其进入中性氧化铝色谱柱中,再以60%乙醇水溶液洗脱(还是用硅胶G薄层色谱控制)。 收集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 再以无水乙醇洗涤数次, 稍冷后再加入无水乙醚,冷却过滤取结晶, 真空干燥, 得L-脯氨酸。熔点220-222℃(分解),收率28%左右。 [α]24D-82.4 (C=1g/ml, H2O)。 五氯酚沉淀解吸分离法成盐 将粗品制脯氨酸水溶液置于反应瓶中, 加热至50℃时滴加五氯酚乙醇溶液 (0.111mol/70ml乙醇), 并保温搅拌5h后, 让冷却至0℃, 过滤取结晶, 用少量冰水洗涤, 抽干, 干燥后得复盐, 熔点240-242℃, 沉淀率95%。解析 将复盐38.4g, 投入三颈瓶中, 加入蒸馏水200ml, 氨水20ml, 室温搅拌8h, 冷却至0℃后过滤取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 加入蒸馏水100ml, 过滤取滤液, 加入活性炭脱色。 乙醚提取, 分出水层, 继续浓缩至干, 用无水乙醇脱色数次, 再加少量无水乙醇湿润, 加入2倍量无水乙醚, 冷却结晶, 过滤取结晶, 真空干燥, 得L-脯氨酸成品。放大生产工艺酯化 将L-谷氨酸15kg, 无水乙醇100L投入200L反应罐中, 冷却至0℃, 搅拌条件下滴加浓H2SO4 8.1L, 保持0℃, 搅拌反应1h, 再保温25℃搅拌反应1h后, 加入三乙胺使pH为8.0-8.5。 搅拌1h, 出现白色沉淀。 冷却至5℃, 过滤取沉淀, 用50L95%乙醇洗涤, 沉淀于50℃真空干燥, 得L-谷氨酸-δ-乙酯。还原 将所得L-谷氨酸-δ-乙酯投入100L反应罐中, 加水70L, 搅拌冷却至5℃, 于1h内分次加完4.3kg KBH4, 加热保温200℃, 搅拌反应1h, 再升温50℃, 搅拌反应3-4h, 冷却至0℃, 以6mol/L的HCl调pH至4.0, 过滤取滤液得L-脯氨酸粗品溶液。 沉淀 将L-脯氨酸粗品溶液投入100L反应罐中, 加热至50℃, 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7L 1.5mol/L的五氯酚乙醇溶液, 保温50℃反应5h后, 冷却至0℃析出结晶, 过滤取结晶, 抽干, 得复盐。解析、精制 将复盐投入100L反应罐内, 加入3%氨水20L, 室温搅拌反应7-8h后, 降温至0℃过滤,沉淀用少量冰水洗涤, 抽干, 洗液和滤液合并, 再减压浓缩至干, 用10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过滤取滤液, 并加入0.5%活性炭, 加热70℃搅拌脱色1h, 过滤取滤液, 让其冷却至0℃, 加等体积乙醚萃取, 分出水层, 减压浓缩至干,加10L无水乙醇脱水3次, 抽干, 沉淀加2L无水乙醇搅匀, 再加10L乙醚,冷却至0℃, 过滤取沉淀, 真空抽乙醚, 80℃烘干, 得L-脯氨酸成品。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三乙胺-->氯化铵-->异丙醇-->氧化铝-->D-无水葡萄糖-->三乙醇胺-->硼氢化钾-->谷氨酸-->酪蛋白-->明胶-->苦味酸-->水解物-->色谱-->离子交换树脂柱 | |
【下游产品】N-甲基-2-(2-氨乙基)-吡咯烷-->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左旋舒必利-->(S)-2-甲基脯氨酸-->(S)-2-甲基-CBS-恶唑硼烷-->2-氟-4-(甲基磺酰基)苯胺-->(S)-(+)-alpha,alpha-二苯基脯氨醇-->D-脯氨酸-->赖诺普利-->甲氧丁巴胺-->DL-脯氨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