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四氯化碳 |
|
【英文名称】 2-PROPENAL ACRALDEHYDE ACROLEIN ACROLEIN MONOMER ACRYLALDEHYDE ACRYLIC ALDEHYDE AKOS BBS-00004228 ALLYLALDEHYDE AQUALINE MATRIX K CARBON TETRACHLORIDE FIXATIVE 15951 MAGNACIDE PERCHLOROMETHANE TETRACHLORKOHLENSTOFF TETRACHLOROMETHANE Benzenoform Benzinoform Benzinofrm Carbon chloride Carbon chloride (CCl4) |
|
【CAS】 56-23-5 |
|
【中文名称】 四氯化碳 四氯甲烷 五氯花碳 四氯化碳 053-01 [6] 四氯化碳/禁止进口 四氯化碳,限制出口 |
|
【EINECS 编号】 203-453-4 |
|
【分子式】 CCl4 |
|
【MDL 编号】 MFCD00006998 |
|
【分子量】 153.82 |
|
【MOL 文件】 56-23-5.mol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 | |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
【熔点 】-23 °C | |
【沸点 】76-77 °C(lit.) | |
【密度 】1.594 g/mL at 25 °C(lit.) | |
【蒸气密度】5.32 (vs air) | |
【蒸气压】4.05 psi ( 20 °C) | |
【折射率 】n 20/D 1.460(lit.) | |
【闪点 】−2 °F | |
【储存条件 】2-8°C | |
【水溶解性 】0.8 g/L (20 ºC) | |
【Merck 】13,1826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用作灭火剂、有机溶剂、制冷剂及生产氟里昂的原料 用作清洗剂、溶剂、萃取剂、杀虫剂、灭火剂、分析试剂等 | |
【用途二】主要用作生产氟利昂F11和F12的原料,用作灭火剂、有机物氯化剂、香料浸出剂、干洗去污剂、谷物熏蒸剂等 | |
【用途三】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药物的萃取剂、织物的干洗剂。也可用来合成氟里昂、尼龙7、尼龙9的单体;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金属切削中用作润滑剂。美国1981年消费四氯化碳28.9万t,其中用于氟里昂-12为18万t,用于氟里昂-11为8.4万t。 | |
【用途四】检定硼、溴、钙、铜、碘和镍。测定硼、溴、氯、钼、磷、银、钨和钒。分析中用作脂肪、树脂、树胶等不燃性溶剂。提取带色的各种金属和某些络合物的二苯硫代偶氮肼羰化合物。香花和种子的油质浸出剂。有机微量分析测定氯的标准。电子工业清洗剂。 | |
【用途五】检定硼、溴、钙、铜、碘和镍。测定硼、溴、氯、钼、磷、银、钨和钒。分析中用作脂肪、树脂、树胶等不燃性溶剂。提取带色的各种金属和某些络合物的二苯硫代偶氮肼羰化合物。香花和种子的油质浸出剂。有机微量分析测定氯的标准。电子工业清洗剂。用于ICP-AES、AAS、AFS、ICP-MS、离子色谱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T,N,F | |
【危险类别码 】R23/24/25-R40-R48/23-R52/53-R59-R39/23/24/25-R11 | |
【安全说明 】S23-S36/37-S45-S59-S61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846 6.1/PG 2 | |
【WGK Germany 】3 | |
【RTECS 】FG4900000 | |
【F 】8-9 | |
【危险等级】6.1(a) | |
【包装类别】II | |
【海关编码】29031400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四氯化碳的生产方法较多,有甲烷热氯化法、二硫化碳氯化法、联产四氯乙烯法、光气催化法、甲烷氧氯化法、高压氯解法、甲醇氢氯化法。1.甲烷热氯化法 甲烷与氯气混合,在400-430℃下发生热氯化反应,制得粗品和副产盐酸,粗品经中和、干燥、蒸馏提纯,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天然气(含甲烷98%)210m3、液氯2850kg/t。2.二硫化碳法 氯气和二硫化碳以铁作催化剂在90-100℃下反应,反应产物经分馏、中和、精馏,得成品。该法投资少,产品易提纯,但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3.甲烷氧氯化法 氯利用率高,无氯化氢及废卤代烃污染。4.高压氯解法 避免生成四氯乙烯。5.甲醇氢氯化法 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此外,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生产均可联产四氯甲烷。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三氯甲烷-->氯-->二硫化碳-->甲烷-->四氯乙烯-->卤代烃 | |
【下游产品】4-氯吡啶-2,6-二羧酸甲酯-->咪唑并[1,2-A]吡啶-2-羧酸乙酯-->3-甲氧基-4-溴甲基苯甲酸甲酯-->5-溴-2-甲巯基嘧啶-->2-乙酰氨基-5-溴-6-甲基吡啶-->5-碘胞核嘧啶-->2,6-二溴-3-氨基吡啶-->1-(4-溴-2-噻吩)乙酮-->氯化橡胶-->2-氯甲基吡啶-->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硫酸阿托品-->1-溴-2,4-二氟苯-->2,5-二氯苯甲酰氯-->巴豆酸甲酯-->2-氨基-4-苯基-5-噻唑甲酸乙酯-->5-溴-2-(甲磺酰基)嘧啶-->2-溴-1-(2-THIENYL)-1-ETHANONE-->2-(溴甲基)吡啶氢溴酸盐-->2,4-二氯三氟甲苯-->2-硝基苄溴-->水杨酰苯胺-->9,10-二溴蒽-->二甲氨基硫代甲酰氯-->2,5-二甲基噻吩-->4-甲基磺酰苄溴-->四碘甲烷-->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4-溴-2,6-二氯酚-->间溴硝基苯-->2,3-二溴-1-丙醇-->三氯溴甲烷-->2,3-二溴丙醛-->二氯二苯甲烷-->苯甲酸丁酯-->2-硝基苯硫氯-->双丙酮丙烯酰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