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亚胺硫磷 |
|
【英文名称】 CEKUMET FOSDAN imidan IMIDAN (TM) IMIDITHION IMIDN INOVAT N-[MERCAPTOMETHYL]-PHTHALIMIDE-S-[O,O-DIMETHYL PHOSPHORODITHIOATE] O,O-DIMETHYL PHTHALIMIDO-METHYL-PHOSPHOROTHIOLOTHIONATE O,O-DIMETHYL S-PHTHALIMIDOMETHYL DITHIOPHOSPHATE O,O-DIMETHYL-S-PHTHALIMIDO METHYL-PHOSPHORODITHIOATE PHOSMET Phosphorodithioic acid S-[(1,3-dihydro-1,3-dioxo-2H-isoindol-2-yl)methyl] O,O-dimethyl ester Phthalimidomethyl-0,0-dimethyl phosphorodithioate PHTHALOPHOS PMP PROLATE R-1504 (O,O-Dimethyl-phthalimidiomethyl-dithiophosphate) Decemthion |
|
【CAS】 732-11-6 |
|
【中文名称】 0,0-二甲基-S-(酞酰亚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O,O-二甲基-S-(邻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酞胺硫磷 亚胺硫磷 亚胺硫磷乳油(20%) 亚胺硫磷 化学名:O,O –二甲基-S- (酞酰亚胺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O,O-二甲基-S-(邻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乳油(20%) 酞胺硫磷乳油(20%) O,O-二甲基-S-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益灭松 O,O-二甲基-S-(酞酰亚氨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亚氨硫磷 亚胺磷 |
|
【EINECS 编号】 211-987-4 |
|
【分子式】 C11H12NO4PS2 |
|
【MDL 编号】 MFCD00055501 |
|
【分子量】 317.32 |
|
【MOL 文件】 732-11-6.mol |
|
【所属类别】 农药: 杀虫(螨)剂: 有机磷杀虫剂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无色结晶,工业品为灰白色结晶。具有特殊刺激性臭味。 | |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
【熔点 】72.5°C | |
【闪点 】>100 °C | |
【储存条件 】0-6°C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属有机磷杀虫、杀螨剂,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棉红铃虫、棉红蜘蛛以及卫生害虫和家畜寄生虫 | |
【用途二】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植物组织有一定的渗透性。用于水稻、棉花、果树等作物。可防治棉铃虫、棉红蜘蛛、红铃虫、稻叶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25%乳油22.5~30mL/100m2,对水7.5~11.3kg喷雾。防治棉蚜、菜蚜,用25%乳油7.5~15mL/100m2,对水7.5~11.3kg喷雾。防治苹果叶螨、柑橘介壳虫,用25%乳油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在幼虫3龄期进行防治,用25%乳油加水稀释至250倍烧根。 | |
【用途三】该品是有机磷杀虫、杀螨剂,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棉红铃虫、棉红蜘蛛以及卫生害虫和家畜寄生虫。 | |
【用途四】该品是有机磷杀虫、杀螨剂,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棉红铃虫、棉红蜘蛛以及卫生害虫和家畜寄生虫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Xn;N,N,Xn | |
【危险类别码 】R21/22-R50/53 | |
【安全说明 】S22-S36/37-S60-S61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 |
【RTECS 】TE2275000 | |
【危险等级】6.1(b) | |
【包装类别】III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 苯酐与碳酸氢铵作用制得邻苯二甲酰亚胺(简称亚酰胺)。配比为苯酐:碳酸氢铵=1:1.5 (mol);反应温度280~300℃;操作周期6h。N-羟甲基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 亚酰胺与甲醛作用制得N-羟甲基苯二甲酰亚胺(简称羟化物)。原料配比为亚酰胺:甲苯=1:1.1,反应温度98~100℃,升温时间1.5h,反应时间3h,操作周期6~7h。氯化甲基苯甲酰亚胺的制备 羟化物与盐酸作用制得氯代甲基苯甲酰亚胺(简称氯化物)。原料比为羟化物:盐酸≈1:6.6,升温时间40~50min,反应温度(60±2)℃。加苯温度55~58℃,盐酸含量35%,操作周期6h。O,O-二甲苯硫代磷酸诼钠盐制备 详见乐果的制备方法。亚胺硫磷的合成 O,O-二甲基硫代磷酸钠与氯代甲基苯甲酰亚胺作用,制得亚胺硫磷。原料配比为羟化物:钠盐=1:1.01,反应温度50℃,升温时间30min,反应时间2h,反应介质pH值为5~7,操作周期4~6h。 | |
【方法二】由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与氯甲基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制得。中间体氯甲基苯二甲酰亚胺的制法:将邻苯二甲酸与20%氨水缓慢加热,温度上升至110-120℃时有大量水分蒸发。反应物用热水处理,得白色结晶邻苯二甲酰亚胺,将其与12%甲醛水溶液加热回流反应2.5h,冷却、过滤、水洗、干燥,得羟甲基苯二甲酰亚胺,而后用30-36%盐酸在甲苯中氯化,在60℃保温2h,得氯甲基苯二甲酰亚胺。原料消耗定额:苯酐(99%)700kg/t、氨水(25%)420kg/t、甲醇(99.5%)350kg/t、甲醛(30%)500kg/t、盐酸(36%)1230kg/t、碳酸氢钠370kg/t、五硫化二磷560kg/t、苯200kg/t。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氯化苄-->碳酸氢铵-->五硫化二磷-->二甲基硫-->甲醛水溶液-->氯化物-->邻苯二甲酰亚胺-->乐果-->邻苯二甲酸-->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