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L-半胱氨酸 |
|
【英文名称】 (+)-2-AMINO-3-MERCAPTOPROPIONIC ACID 2-AMINO-3-MERCAPTOPROPIONIC ACID BETA-MERCAPTO-L-ALANINE CYS CYSH CYSTEINE CYSTEINE, L- FEMA 3263 H-CYS-OH L-2-AMINO-3-MERCAPTOPROPANOIC ACID L-beta-Mercaptoalanine L(+)-CYSTEIN L-(+)-CYSTEINE L-CYSTEINE (R)-2-AMINO-3-MERCAPTOPROPIONIC ACID (R)-(+)-CYSTEINE (R)-2-Amino-3-mercaptopropanoic acid 3-mercapto-l-alanin alpha-amino-beta-mercaptopropionicacid alpha-Amino-beta-thiolpropionic acid |
|
【CAS】 52-90-4 |
|
【中文名称】 L-beta-巯基丙氨酸 L-半胱氨酸 L-2-氨基-3-巯基丙酸 L-半膀胱氨基酸 L-半胱氨酸碱 L-丰胱胺酸 L-硫氢化氨基丙酸 半胱氨酸 一巯基氨基丙盐酸盐 L-β-硫氢代丙氨酸 (+)-2-氨基-3-巯基丙酸 L-Β-巯基丙氨酸 Α-氨基-Β-巯基丙酸 巯基丙氨酸 L-低铁-半胱氨酸盐酸盐—水物 L-半光氨酸 L-CYSTEINE Β-巯基-Α-氨基丙酸 L(+)-半胱氨酸/L(+)-巯基氨基丙酸 L-巯基丙氨酸, 98+% |
|
【EINECS 编号】 200-158-2 |
|
【分子式】 C3H7NO2S |
|
【MDL 编号】 MFCD00064306 |
|
【分子量】 121.16 |
|
【MOL 文件】 52-90-4.mol |
|
【所属类别】 生物化学品: 生化试剂: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状】无色至白色细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轻微特殊气味和滋味(略酸)。具还原性,有抗氧和防止非酶性褐变作用。熔点175℃(分解)。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pH值在3%时为1.2,1%时为1.7,0.1%时为2.4。亦溶于乙醇、氨水和醋酸,不溶于乙醚、丙酮、苯、二硫化碳和氯仿。氨基酸之一,但属非必须氨基酸。 | |
【熔点 】220 °C (dec.)(lit.) | |
【比旋光度 】8.75 º (c=12, 2N HCl) | |
【FEMA 】3263 | |
【折射率 】8.8 ° (C=8, 1mol/L HCl) | |
【储存条件 】Store at RT. | |
【溶解度 】H2O: 25 mg/mL | |
【水溶解性 】280 g/L (25 ºC) | |
【敏感性 】Air Sensitive | |
【Merck 】14,2781 | |
【BRN 】1721408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雀斑等皮肤病,其系列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工业 | |
【用途二】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 | |
【用途三】用于生化研究,医药上用作肝炎、肝中毒、放射性药物中毒、锑剂中毒等的解毒剂。 | |
【用途四】面包改良剂;营养增补剂;抗氧化剂;护色剂。对丙烯腈和芳香族酸中毒有解毒作用;有预防放射线损伤作用;有治疗支气管炎和化痰作用;有吸收酒精,将其在体内转化为乙醛的解醉作用。按GB 2760-96规定,准用于香料。 | |
【用途五】主要用于医药、化妆品、生化研究等方面。用于面包料中,以促进谷朊形成及促进发酵、出模、防止老化等。用于天然果汁中,以防止维生素C氧化和防止果汁变成褐色。该品有解毒作用,可用于丙烯腈中毒、芳香族酸中毒。该品还有预防放射线损伤人体的作用,也是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尤其是作为化痰药(大多以乙酰L-半胱氨酸甲酯酸盐的形式使用。化妆品方面主要用于美容水、烫发液、防日晒的护肤膏霜等。 | |
【用途六】生化及营养研究,制备组织培养基。医药上用作肝炎、肝中毒、锑剂中毒、放射性药物中毒等的解毒剂。 | |
【参考质量标准】含量不少于99.5%;比旋光度[α]20D +7°-+8.8°;氯化物(以Cl计)含量小于0.04%,硫酸盐(以SO2-4计)含量小于0.03%,重金属(以Pb计)含量小于0.001%,氨含量小于0.02%;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呈单峰。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Xn,Xi | |
【危险类别码 】R22-R36/37/38 | |
【安全说明 】S36-S37/39-S26 | |
【WGK Germany 】3 | |
【RTECS 】HA1600000 | |
【F 】10-23 | |
【海关编码】29309012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以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原料,碱中和精制而得 | |
【方法二】由头发(或动物毛、羽)用盐酸加热6~8h,进行水解,经减压蒸馏馏出盐酸,加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用氨中和后得L-胱氨酸粗结晶,再用氨水液溶解并中和,经重结晶后,再用盐酸溶解并进行电解还原,然后浓缩、冷却、结晶、干燥而得。 | |
【方法三】1.锡粒还原法 将胱氨酸溶于稀盐酸中,过滤,滤液加入锡粒升温回流2h。将还原液用水稀释,移去剩余锡粒,通入硫化氢使饱和,过滤,滤渣用少量水洗,将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L-半胱氨酸盐酸盐。2.电解还原法 将蒸馏水、盐酸、胱氨酸加入电解槽搅拌溶解,维持在50℃以下电解至终点。将所得电解液通硫化氢数小时,过滤。滤液加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减压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L-半胱氨酸盐酸盐。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氢氧化铵-->氢硫酸-->稀盐酸-->蛋白质-->L-胱氨酸-->锡粒-->盐酸胱氨酸 | |
【下游产品】N-乙酰-L-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无水物)-->盐酸雷尼替丁-->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物-->D-生物素-->S-(羧甲基)-L-半胱氨酸-->光学活性2,2-二取代-硫代脯胺醇衍生物-->木瓜酶-->羧甲司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