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靛蓝 |
|
【英文名称】 2-(1,3-dihydro-3-oxo-2h-indol-2-ylidene)-1,2-dihydro-3h-indol-3-one 2,2'-Bis(2,3-dihydro-3-oxoindolylidene) CI 73000 CI NO 73000 INDIGO INDIGO BLUE INDIGO (SYNTHETIC) INDIGOTIN PIGMENT BLUE 66 VAT BLUE 1 (2,2’-biindoline)-3,3’-dione (2,2'-Biindoline)-3,3'-dione (delta(2,2’(3h,3’h))-biindole)-3,3’-dione (delta(2,2’)-biindoline)-3,3’-dione (delta(sup2,2’)-biindoline)-3,3’-dione (delta2,2'(3H,3'H)-Biindole)-3,3'-dione (delta2,2'-Biindoline)-3,3'-dione 11669 Blue 11669blue 1H,1’H-[2,2’]biindolylidene-3,3’-dione |
|
【CAS】 482-89-3 |
|
【中文名称】 靛蓝 靛蓝粉 靛青粉 还原靛蓝 印地科 靛兰(1) 还原蓝1# C.I.还原蓝1 2,2ˊ-双氮茚型靛 纯靛 靛 合成靛蓝 合成靛青 靛蓝(试剂) 腚蓝 靛藍 5,5'-靛蓝素二磺酸二钠盐 还原深蓝 BG 靛蓝。天然品 |
|
【EINECS 编号】 207-586-9 |
|
【分子式】 C16H10N2O2 |
|
【MDL 编号】 MFCD00005722 |
|
【分子量】 262.26 |
|
【MOL 文件】 482-89-3.mol |
|
【所属类别二】 食品添加剂: 食用色素与护色剂: 食用色素(着色剂) |
|
【所属类别一】 染料: 还原染料: 还原染料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状】蓝色粉末,无臭,微溶于水、乙醇、甘油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25℃时溶解度为1.6%(水)、 0.5%(25%乙醇)、0.6%(25%丙二醇),0.05%的水溶液呈深蓝色。耐光性。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盐性、耐氧化性、耐细菌性都差,还原时褪色,但染着力好。最大吸收波长(610±2)nm。大白鼠经口LD50 2g/kg,小白鼠经口LD50 2.5g/kg,ADI 0-5mg/kg(FAO/WHO,1994)。靛蓝铝色淀为带紫的蓝色细粉末,无臭。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耐光、耐热性比靛蓝好。 | |
【熔点 】>300 °C(lit.) | |
【密度 】1.01 g/mL at 20 °C | |
【色指数 】73000 | |
【水溶解性 】<0.1 g/100 mL | |
【Merck 】4943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主要用于棉纱、棉布、羊毛或丝绸的染色 | |
【用途二】食用蓝色素。 | |
【用途三】用作食品着色剂,我国规定可用于红绿丝中,最大使用量为0.02g/kg;在果汁(味)饮料类、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染色樱桃罐头(系装饰用)、青梅中,最大使用量为0.10g/kg;在浸渍小菜中最大使用量0.01g/kg。 | |
【用途四】还原靛蓝主要用于染棉纱、棉布,是染蓝色牛仔布的主要染料。也用于羊毛、丝绸染色以及作为食用色素和有机颜料。 | |
【用途五】主要用于染棉纱、棉布、羊毛或丝绸。纯品用于制食品染料,或加工成有机颜料。 | |
【用途六】用于生化药剂和指示剂。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Xi | |
【危险类别码 】R36/38-R36/37/38 | |
【安全说明 】S26-S36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4 8/PG 3 | |
【WGK Germany 】1 | |
【RTECS 】DU2988400 | |
【海关编码】32041510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由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的叶制取的一种食用天然蓝色素。将靛叶堆积,经常浇水,使其发酵2~3个月,成为黑色土块状。用臼捣实后称为球靛,含靛蓝色素2%~10%。球靛中拌入木灰、石灰及麸皮,再加水拌和,加热至30~40℃,暴露在空气中,成为蓝色不溶性靛蓝。 | |
【方法二】(1)靛蓝制备。食用靛蓝实际上是靛蓝二磺酸二钠,由靛蓝用浓硫酸磺化,磺化结束后用水稀释,再用纯碱中和,最后加入氯化钠盐析,经过滤、水洗、干燥得成品。(2)靛蓝铝色淀制备。由氯化铝、硫酸铝等铝盐与碳酸钠等碱类制取氢氧化铝,然后添加于柠靛蓝水溶液,沉淀而得产品。 | |
【方法三】以苯基甘氨酸为原料,经碱熔得吲哚酚,然后用空气氧化即得产物。苯基甘氨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我国基本上采用苯胺与氯乙酸缩合方法,为了苯基甘氨酸精制方便,先制得其不溶性铁盐除去杂质后,再转变成可溶性钠盐,进入碱熔工序。。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氢氧化钠-->钠-->碳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钠-->氨-->苯胺-->氯乙酸-->氢氧化铝-->硫酸铝-->浓硫酸-->吲哚-->酸性蓝 74-->食品蓝1:1-->二钠-->苯基甘氨酸 | |
【下游产品】吲哚-->靛红-->酸性蓝 74-->食品蓝1:1-->溴靛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