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2-氨基吡啶 |
|
【英文名称】 2-AMINOPYRIDINE 2APY 2-PYRIDINAMINE 2-PYRIDINYLAMINE 2-PYRIDYLAMINE AKOS 91158 AKOS BBS-00004471 ALPHA-AMINOPYRIDINE AMINOPYRIDINE, 2- A-PYRIDYLAMINE AURORA KA-680 PYRIDIN-2-YLAMINE TIMTEC-BB SBB004394 1,2-dihydro-2-iminopyridine 2-aminoazabenzene 2-amino-pyridin alpha-Pyridinamine alpha-Pyridylamine -Aminopyridine aminopyridine(non-specificname) |
|
【CAS】 504-29-0 |
|
【中文名称】 2-吡啶胺 2-吡啶基胺 α-氨基吡啶 α-氨基氮杂苯 邻氨基吡啶 2-氨基吡啶 2-氨基氮杂苯 2-氨基吡啶,99% |
|
【EINECS 编号】 207-988-4 |
|
【分子式】 C5H6N2 |
|
【MDL 编号】 MFCD00006312 |
|
【分子量】 94.11 |
|
【MOL 文件】 504-29-0.mol |
常见问题列表 | |
【简介】2-氨基吡啶,英文名称为2-aminopyridine,是一种白色片状或晶状固体,熔点为57 ~ 58℃。2-氨基吡啶在化工产品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其可通过2-位氨基的重氮化反应转化为偶氮类化合物,而偶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染料中间体。 | |
【应用】在医药领域,2-氨基吡啶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经缩合、水解得到磺胺类抗菌药——吡啶磺胺。磺胺吡啶重氮化后与水杨酸偶合、酸化即制得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属不易口服吸收的磺胺药,经过在肠微生物吸收作用下水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此外,2-氨基吡啶还用于合成镇痛消炎药——吡罗昔康、氯诺昔康等,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缓解。 | |
【制备】一种利用2-OP精馏残渣制备2-氨基吡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OP精馏残渣在位-催化裂解和减压蒸馏:沸石或硅胶经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80%的磷酸水溶液浸渍2 ~ 48小时后过滤除去液相,并将得到的固体物置于300 ℃ ~ 800℃的马弗炉中灼烧2 ~ 12小时,然后对高温灼烧后的固体物料进行粉碎,即得到磷酸化沸石或磷酸化硅胶;将磷酸化沸石和/或磷酸化硅胶与2-OP精馏残渣按质量比1 ~ 10∶10 ~1000加入到裂解反应器中,并在搅拌和240 ℃ ~ 400 ℃温度及真空度为0.01MPa~0.1MPa的条件下进行在位催化裂解和减压蒸馏,即以相对于2-OP精馏残渣质量60%~90%的收率得到含吡啶-2-甲酰胺的减压蒸馏馏出液。该馏出液冷却结晶后可得吡啶-2-甲酰胺粗品。 将吡啶-2-甲酰胺粗品(2 g)和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加入至合适的圆底烧瓶中,冰浴冷至0 ~ 5 ℃后缓慢滴加NaClO溶液(活性氯含量约为5%,20 ml)。滴加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升温至75 ~ 80℃,并反应约1.5小时,直至原料含量经HPLC监测低于1%。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后,用二氯甲烷(20 ml)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浓缩,所得粗品用甲苯重结晶,烘干可得白色固体,收率为75%。 将上述所制得的吡啶-2-甲酰胺粗品(2 g)和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 ml)加入至合适的圆底烧瓶中,冰浴冷至0 ~ 5 ℃后缓慢滴加NaBrO溶液(20 ml,由液溴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得)。滴加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升温至75 ~ 80℃,并反应约1.5小时,直至原料含量经HPLC监测低于1%。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后,用二氯甲烷(20 ml)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浓缩,所得粗品用甲苯重结晶,烘干可得白色固体,收率为78%。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白色片状或无色结晶。 | |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苯、乙醚、热石油醚。 | |
【熔点 】59 °C | |
【沸点 】204-210 °C(lit.) | |
【闪点 】198 °F | |
【水溶解性 】Slightly soluble. 1-5 g/100 mL at 19 ºC | |
【Merck 】14,473 | |
【检测方法】GC,NMR | |
【BRN 】105785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 |
【用途二】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显微微晶分析及有机合成 | |
【用途三】用于有机合成,可作药物和染料的中间体、化学试剂。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T,Xi | |
【危险类别码 】R21-R25-R36/37/38 |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5-S38-S28B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671 6.1/PG 2 | |
【WGK Germany 】3 | |
【RTECS 】US1575000 | |
【F 】8-21 | |
【Hazard Note 】Toxic/Irritant | |
【危险等级】6.1 | |
【包装类别】II | |
【海关编码】29333999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通常是在溶剂存在下,由氨基钠与吡啶反应。反应时逸出氢气,同时生成氨基吡啶的钠衍生物,后者经水解即生成游离的氨基吡啶。操作示例1将氨基钠加入干燥的甲苯中,加热回流,加吡啶同时通入氮气,继续回流6h。反应结束,冷却至20℃,通氮,缓缓加水,加毕,升温至60-70℃,静置分取甲苯层,水层保持60-70℃,用甲苯提取2次,减压回收甲苯,收集100-140℃(8kPa)馏出液,得2-氨基吡啶。收率为66-70%。操作示例2将甲苯加入干燥的不锈钢罐内,加热,蒸出甲苯直至馏出液为澄清。冷至35℃以下,加入氨基钠。升温至108℃,滴加吡啶。加毕,回流6h。冷至40℃加水,70℃搅拌1h。冷至30℃以下,分去水层(甲苯提取1次)。甲苯层用无水碳酸钠干燥。回收甲苯后,冷却固化得2-氨基吡啶。收率为65%。2-氨基吡啶的其他6-氨基烟酸在高于熔点的温度下熔融脱羧;由吡啶甲酰胺进行霍夫曼反应制取;通过2-溴吡啶氨解。工业生产中是向反应器中加入新制的氨基钠颗粒及甲苯,加热至110℃微有回流时,于搅拌下滴加吡啶,冷却控制反应速度,待反应缓慢后,继续加热搅拌回流3h;冷却至40℃加水分解,至反应物全部溶解时,趁热分去下层碱液,油层蒸去甲苯后,减压蒸馏,冷却后固化,得白色结晶,收率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