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氟化钠 |
|
【英文名称】 BETZ 0673 FLUORIDE STANDARD MERCARE SODIUM FLUORIDE Alcoa sodium fluoride alcoasodiumfluoride Antibulit Cavi-trol Chemifluor credo Credoduraphat Dentalfluoro Disodium difluoride disodiumdifluoride Duraphat F1-tabs FDA 0101 fda0101 Floridine Florinse Florocid |
|
【CAS】 7681-49-4 |
|
【中文名称】 氟化钠 氟化鈉 氟化钠 SODIUM FLUORIDE 氟化钠, PURATRONIC|R, 99.995% (METALS BASIS EXCLUDING K), 氟化钠, 99.99% (METALS BASIS) 氟化钠, OPTICAL GRADE 氟化钠, ACS, 99% MIN |
|
【EINECS 编号】 231-667-8 |
|
【分子式】 FNa |
|
【MDL 编号】 MFCD00003524 |
|
【分子量】 41.99 |
|
【MOL 文件】 7681-49-4.mol |
|
【所属类别二】 无机化工产品: 无机盐: Ch氟化合物 |
|
【所属类别一】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 矿物质类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白色粉末或结晶,无臭。 | |
【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醇。 | |
【熔点 】993 °C(lit.) | |
【沸点 】1700 °C | |
【密度 】1.02 g/mL at 20 °C | |
【蒸气压】1.4 mm Hg ( 0 °C) | |
【折射率 】1.336 | |
【闪点 】1704°C | |
【储存条件 】2-8°C | |
【溶解度 】H2O: 0.5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 |
【form 】powder | |
【水溶解性 】4 g/100 mL (25 ºC) | |
【敏感性 】Hygroscopic | |
【Merck 】14,8618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用作消毒剂、防腐剂、杀虫剂,也用于搪瓷、木材防腐、医药、冶金及制氟化物等 | |
【用途二】在微量分析中测定钪、光电比色中测定磷及钢铁分析试剂、掩蔽剂、防腐剂 | |
【用途三】主要用于机械刀片和刨刀的镶钢以增强焊接强度。其次用作木材防腐剂、酿造业杀菌剂,农业杀虫剂(须染上蓝色)、医用防腐剂、焊接助熔剂、饮水的氟处理剂。还用于其他氟化物和酪蛋白胶、氟化钠牙膏的生产,以及黏结剂、造纸和冶金行业。在元素氟生产中,用于除去微量氟化氢。此外,还用于搪瓷和制药等工业。 | |
【用途四】作食品强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盐,最大使用量为0.1g/kg。 | |
【用途五】作木材防腐剂,医药防腐剂,焊接助熔剂及造纸工业、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牙膏特定级;也可作饮用水的净水剂 ;制革工业的生皮和表皮处理;轻金属冶炼精练和保护层;胶合剂防腐;和沸腾钢的制造。 | |
【参考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 4293—84 ▼ ▲ 指标名称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氟化钠(NaF)/%≥ 98 95 84 氧化硅(SiO2)/%≤ 0.5 1.0 - 碳酸钠(Na2CO3)/%≤ 0.5 1.0 2.0 硫酸盐(SO4 2-)/%≤ 0.3 0.5 2.0 酸度(HF)/%≤ 0.1 0.1 0.1 水不溶物/%≤ 0.7 3 10 水分(H2O)/%≤ 0.5 1.0 1.5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T | |
【危险类别码 】R25-R32-R36/38 | |
【安全说明 】S23-S24/25-S45-S36-S22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690 6.1/PG 3 | |
【WGK Germany 】1 | |
【RTECS 】WB0350000 | |
【F 】10 | |
【Hazard Note 】Toxic/Hygroscopic | |
【危险等级】6.1 | |
【包装类别】III | |
【海关编码】28261920 |
常见问题列表 | |
【在牙膏中的应用】将氟化钠加到牙膏中能起到防龋作用,因为氟化物与牙釉质作用可在牙釉质表面形成氟磷灰石,提高牙釉质的硬度和抗酸能力,并可减少菌斑的形成,减少龋齿的发病率。含氟牙膏的确有一定的防龋效果。早在19世纪中叶,欧洲已让孕妇口服氟化钙以防龋;到了20世纪,氟化物被全世界公认为有效的防龋剂。一般的含氟牙膏中,氟化钠的含量是0.22-0.33%,单氟磷酸钠的含量是0.76%,如此微小的含量,已足以对人的牙齿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可降低龋患病率28%。按照牙膏中所含氟化物的不同,含氟牙膏分为以下几种:氟化钠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氟化亚锡牙膏、氟化胺牙膏等。目前我国市场上最常见的含氟牙膏是氟化钠牙膏和单氟磷酸钠牙膏,或者同时含有氟化钠和单氟磷酸钠的双氟牙膏。不同种类的含氟牙膏、也不论是含单氟或者双氟的牙膏,它们的防龋效果是一致的。 | |
【概述】氟化钠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分子式为NaF。室温下为无色晶体或白色 固体,无臭味[1];同时是一种重要的氟化物产品,广泛用于木材防腐剂、酿 酒杀菌剂、电解铝调整剂、牙齿氟化剂等领域。 | |
【理化性质】相对密度2.558(41/4℃),熔点993℃,沸点1695℃[1]。(相对密度2.79,熔 点 992℃,沸点1704℃[3])可溶于水(15℃,4.0g/ 100g; 25℃,4.3g/100g) ,可溶于氢氟酸,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pH=7.4)。有毒(伤害神经系统 ),LD50180mg/kg (大白鼠,口服),5~10 克致死。 性状:无色乃至白色的结晶粉末,或是立方晶系微细结晶,无臭味。 | |
【制备方法】1、氟硅酸纯碱法 a、两步法 第1步,用NH4HCO3和H2SiF6反应生成NH4F溶液和SiO2沉淀.反应式如下: H2SiF6+ 6NH4HCO3→SiO2+ 6NH4F+6CO2↑+H2O 第2步,用Na2CO3与NH4F溶液反应制备NaF反应式如下: 2NH4F+Na2CO3→2NaF +(NH4)2CO3 b、一步法 由氟硅酸一步生产氟化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式如下: H2SiF6(l)+3Na2CO3(l)+(x-1) H2O(l)→SiO2•xH2O(s) +6NaF(s)+ 3CO2(g) 具体工艺为:反应原料纯碱和氟硅酸摩尔比为n(Na2CO3)/n(H2SiF6)=6.0,反 应温度为90~95 ℃,反应时间为90~120 min,溶液pH为5.0~5.5。 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外观好,质量也好。原料多采用磷肥厂的副产品氟硅酸钠, 价格较低并容易购得。生产过程化学反应温和,设备的腐蚀问题较前几种方法 要小得多。工艺条件控制得好时,二氧化硅质量接近白炭黑,可作为低档次的 白炭黑出售。“三废”排放方面,除了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无其他废水和固 废排出,属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工艺。该工艺也是目前国内生产氟化钠的主要工 艺。 2、氟化铵纯碱法 将纯碱和氟化铵分别溶解后按比例混合,并将混合物加热,升温至300 ℃,搅 拌,直到把氨除尽为止。其反应式如下: Na2CO3+2NH4F →2NaF+CO2↑+2NH3↑ 该工艺优点是工艺简单,最大缺点就是生产成本太高,目前氟化铵的价格远高 于氟化钠。 3、熔浸法 该法是氟化钠最早的生产方法。即将萤石、纯碱和石英砂在高温下(~900 ℃ )煅烧,然后用水浸取,再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即得成品。化学反应式: CaF2+Na2CO3+SiO2→ NaF+CaSiO3+CO2↑ 该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此工艺对原料要求低,原料价格便宜。但产品的生产成本却不低,主要原因是 该工艺有以下缺点:1)是物料反应不完全,收率不高;2)氟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度很小,且随温度变化不大,导致浸取率很低;3)煅烧温度高,造成烧结块坚 硬,不易粉碎,也造成浸取困难;4)能耗太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5)生 产过程环境污染较大。该法已基本淘汰。 4、氢氟酸中和法 氢氟酸中和法是用纯碱或烧碱中和氢氟酸制得氟化钠。生产过程是:向铅制反 应釜中加入质量分数40%的氢氟酸,再慢慢加入纯碱或烧碱液中和,直到反应 液呈中性为止。然后经结晶、离心脱水、烘干,即得产品。反应式为: Na2CO3+2HF →2NaF+H2O+CO2↑ 工艺流程如下: 中和法也是较常采用的方法,是一条较成熟的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但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的问题,因此对设备材质的要求很高。中和法使用氢氟 酸或氟化氢做原料,生产成本较高,在现阶段已缺乏市场竞争力。 5、离子交换法 用氢氟酸处理钠离子交换柱,制取氟化钠。 6、氟硅酸改进方法: (1)铵化反应 碳酸氢铵和氟硅酸反应生成NH4F溶液和SiO2沉淀 。反应式 如下: H2SiF6 +6NH4HCO3→6NH4F +SiO2↓+6CO2↑+4H2O SiO2 经洗涤、干燥得白炭黑副产品;NH4F溶液用于制氟化钠。 (2)制NaF由NH4F溶液制NaF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碳酸钠与NH4F反应,即氟化 铵纯碱法;二是用氯化钠与NH4F反应,可称为氟化铵食盐法。两种方法的反应 式如下: 2NH4F +Na2CO3→2NaF +(NH4)2CO3 NH4F +NaCl→NaF +NH4Cl 制取工艺流程如下: 7、磷肥副产氟硅酸氨化法 该技术无污染,清洁工艺生产,工艺水全循环,适合磷肥厂含氟尾气处理后生 产氟化钠产品。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H2SiF6+6NH3+2H2O → 6NH4F+SiO2↓, NH4F+NaOH → NaF↓+NH3+H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 |
【药理作用】1、氟离子结合于牙及骨骼的磷灰石结晶,使其稳定,附着在釉质表面,增加 抗酸防龋能力。可直接作用于骨细胞,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内的酶活性, 促进新骨形成,但主要是增加骨松质重量。另外,尚可结合骨羟磷石结晶,将 其羟基取代,形成更稳定的不易被溶解和吸收的无机盐。氟化物可使脱钙或钙 化不全的釉质再矿化,对牙釉质及骨骼的坚度,钙、磷的利用均十分重要。 2、在治疗口腔牙菌斑中,氟能抑制致龋菌,有显著抗龋作用。氟化物可改变 口腔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也可抑制和影响细菌的糖酵解过程,影 响细胞内和细胞外多糖的合成。氟化物可通过几种途径抑制糖的酶解过程。糖 酶解过程中烯醇酶可使中间产物2-磷酸甘油转化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进而生成 丙酮酸,后者还原成乳酸。烯醇酶对氟十分敏感,少量氟即可使其活性受抑制 ,一旦烯醇酶受到抑制,磷酸丙酮酸的转化也就会受到抑制,产酸过程也就终 止。 3、氟化物能抑制细菌对葡萄糖的摄入,从而影响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的 合成。细胞内多糖为细菌代谢提供营养物质和能源来源,细胞外多糖作为菌斑 的基质,其合成受到抑制也就抑制了菌斑的形成。氟化物还能反馈性抑制细菌 的产酸能力。 | |
【药代动力学】溶解于溶液或快速溶解的氟化物盐类,均易在胃肠道内吸收,进入机体后贮积 于骨骼及生长中的牙齿,经肾由尿排泄。少量随粪便及汗排出。在唾液、指甲 、头发中含少量。氟可经胎盘转运。 | |
【毒性机理】1、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如诱导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 2、可以诱导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 3、可通过调节Bcl-2 mRNA表达和抑制α-醋酸萘酚酯酶活性来抑制THP-1细胞 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4、可以诱导CHL细胞的凋亡,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效应增强。 5、不引起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而会使L5178Y TK+/-3.7.2c细胞微核率明显升 高,这些可能由于L5178Y TK+/-3.7.2c细胞对诱变剂的细胞毒性有较高的耐受 性,而对诱变剂的细胞毒性耐受相对较低的CHL细胞则因为细胞染色质浓缩、 DNA被破坏、不能进行正常的分裂而表现出凋亡。 | |
【不良反应】摄入氟化钠5~ 20mg可发生胃肠道不适,成人一次摄入本品5~10g,儿童一次 摄入氟离子5mg/kg,可能致死。急性氟过量可出现黑色柏油便、血性呕吐物、 腹泻、倦睡、昏厥、唾液分泌增多;因低钙而致手足搐搦、骨痛;胃痉挛、震颤 。慢性氟过量亦可有上述黑便、呕吐血性物、便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骨 痛、肢体僵硬、体重减轻,牙釉质缺损出现白、棕或黑色斑点。并偶有过敏性 皮疹、口唇黏膜溃疡。氟过量的治疗可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液、氯化钠注射液 及石灰水洗胃,以沉淀氟化物。如有低钙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保持充足尿 量排泄。 | |
【注意事项】1、使用氟化钠应严格控制每日摄氟量,防止氟中毒的产生; 2、氟化钠溶液或凝胶应放置于塑料容器内; 3、高氟地区病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骨软化及肾功能衰竭者禁用。 | |
【应用】1、可用作高碳钢,例如沸腾钢的脱气剂,铝的电解或电解精制用助熔剂,纸 张的防水处理,木材防腐剂(以氟化钠和硝基甲酚或二硝基苯酚为基料的电杆 等防腐用),防蛀牙用材料 (饮用水、牙膏等),杀菌剂,杀虫剂,防腐剂等使 用; 2、用于饮水中缺乏氟化物地区儿童预防龋齿及口腔龋病的治疗; 3、小剂量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和Paget骨病; 4、可作为制造其他氟化物的原料或氟化工的氟化氢吸收剂; 5、可作为轻金属氟盐处理剂、冶炼精炼保护剂、核工业中用作UF3吸附剂; 6、钢和其他金属的清洗液,助焊剂及焊剂; 7、陶瓷、玻璃及搪瓷的熔剂和遮光剂,制革工业的生皮和表皮处理剂; 8、在黑色金属表面处理中作磷化促进剂,使磷化液稳定,改良磷化膜性能; 9、在密封材料和刹车片生产中作为添加剂,起增加耐磨度的作用; 10 在混凝土中作为添加剂,增强混凝土的耐腐性。 | |
【水中溶解度(g/100ml)】不同温度(℃)时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3.66g/0℃;4.06g/20℃;4.22g/30℃;4.4g/40℃4.68g/60℃;4.89g/80℃;5.08g/100℃ | |
【毒性】本品有毒,LD50180mg/kg。能腐蚀皮肤、刺激黏膜,长期接触有损神经系统。操作人员须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严防中毒。 | |
【参考资料】[1] 徐建国, 周贞锋, 应盛荣. 我国氟化钠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1, 18(3):18-21. [2] 陈早明, 陈喜蓉. 氟硅酸一步法制备氟化钠[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1, 02(3):32-35. [3] 王大全 主编.精细化工辞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第192页. [4] 冯湘波. 氟化钠的生产工艺及工业化[J]. 无机盐工业, 1994, (4):26- 28. [5] 陈少萍,陈卓辉,陈佩珠 主编.口腔临床药物手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5. [6] 周谡,张素慧,程小芹等. 氟化钠的体外遗传毒性[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5,32(6): 584-588. [7] 徐元贞 主编.新全实用药物手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900 页.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中和法在反应器中加入纯碱(用母液溶解),然后将配成的30%氢氟酸溶液用泵打入反应器中,至Ph值达8~9时即停止加酸,搅拌使其反应,至Ph>8~9时,再加酸至Ph 8~9,如无二氧化碳气泡逸出即为终点。反应料液静置1h后,经离心分离、干燥、粉碎,制得氟化钠成品。其2HF+Na2CO3→2NaF+H2+CO2↑熔浸法将萤石、纯碱和石英砂在800~900℃下煅烧,然后用水浸取,过滤,把滤液再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制得氟化钠成品。其CaF2+Na2CO3+SiO2→2NaF+CaSiO3+CO2↑氟硅酸钠法将磷肥厂废气制得的氟硅酸钠和碳酸钠按1:2的摩尔比混合,在约80℃反应,析出氟化钠结晶和硅胶,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将硅胶变成可溶性硅酸盐(Na2O·2SiO2~Na2O·3SiO2)溶解。再经过滤、干燥,制得氟化钠成品。其Na2SiF6+2Na2CO3+H2O→6NaF+SiO2·H2O+2CO2 | |
【方法二】熔浸法将萤石、纯碱和石英砂,在高温(800~900℃)下煅烧,然后用水浸取,再经蒸发、结晶、干燥得成品。CaF2+Na2CO3+SiO2→2NaF+CaSi03+C02↑中和法用纯碱或烧碱中和氢氟酸而得,2HF+Na2CO3→2NaF+H2O+CO2↑在中和锅内用母液溶解纯碱,然后加入30%的氢氟酸中和至pH值8~9,且有CO2气体逸出为止,氢氟酸中往往含有氟硅酸杂质,中和后生成氟硅酸钠;在90~95℃:下加热1h,氟硅酸钠即分解:Na2SiF6+2Na2CO3→6NaF+SiO2+2C02↑中和过程中pH值不得低于8,不然氟硅酸钠难被碱分解,中和液静置1h,清液经浓缩后冷却析出氟化钠结晶,再经离心分离、干燥、粉碎得成品。氟硅酸钠法由湿法磷酸和磷肥副产的氟硅酸,按常规方法可制得99.87%的氟硅酸钠。在84~95℃和0.15MPa的条件下反应160~180min、过量5%~8%的碱性溶液(pH值为8~9)中,生成氟化钠。Na2SiF6+2Na2Co3→6NaF+SiO2+2C02↑中和液静置澄清后,清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后用50~60℃的热水洗涤,间接干燥得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