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碳酸氢铵 |
|
【英文名称】 AMMONIUM ACID CARBONATE AMMONIUM BICARBONATE AMMONIUM CARBONATE AMMONIUM CARBONATE, ACIDIC AMMONIUM CARBONATE TS AMMONIUM HYDROGEN CARBONATE CARBONIC ACID MONOAMMONIUM SALT acidammoniumcarbonate ammoniumbicarbonate(1:1) monoammoniumcarbonate AMMONIUM BICARBONATE , FOOD GRADE Ammonium bicarbonate acid ammonium carbonate Ammonium acid carbonate Ammonium hydrogen carbonate AMMONIUM BICARBONATE, REAGENTPLUS TM, >= 99.0% DEGLYCOSYLATION 10X REACTION BUFFER 2,6'-TDI, Oekanal Ammonium bicarbonate, Eluent additive for LC-MS AmmoniumBicarbonateFcc AmmoniumBicarbonate(Nh4)Hco3 AmmoniumHydrogenCarbonate,>99% AmmoniumBicarbonateAr |
|
【CAS】 1066-33-7 |
|
【中文名称】 酸式碳酸铵 碳酸氢铵 重碳酸铵 碳铵改性复合粒肥 碳酸氢胺 阿莫尼亚粉 食用碳酸氢铵 碳铵 碳酸氢铵(食品级) 食用级碳酸氢铵 重铬酸氨 碳酸氫銨(酸式碳酸銨) 碳酸氫銨 长碳 长效碳酸氢铵 增效碳酸氢铵 食用重碳酸铵 食臭粉 |
|
【EINECS 编号】 213-911-5 |
|
【分子式】 CH5NO3 |
|
【MDL 编号】 MFCD00012138 |
|
【分子量】 79.06 |
|
【MOL 文件】 1066-33-7.mol |
|
【所属类别二】 食品添加剂: 膨送剂 |
|
【所属类别一】 食品添加剂: 小麦粉、淀粉改质剂: 膨松剂(疏松剂)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白色单斜或斜方晶体。 | |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 |
【熔点 】105 °C | |
【密度 】1,586 g/cm3 | |
【蒸气密度】2.7 (vs air) | |
【储存条件 】Store at RT. | |
【溶解度 】H2O: 1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 |
【水溶解性 】220 g/L (20 ºC) | |
【Merck 】14,497 | |
【BRN 】4329606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催苗长叶,可作追肥,也可作底肥直接施用,用作食品发酵剂、膨胀剂 | |
【用途二】用作农用物追肥 | |
【用途三】用作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可同时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铵态氮和二氧化碳,但含氮量低、易结块 | |
【用途四】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合成铵盐和织物脱脂 | |
【用途五】用作化学肥料 | |
【用途六】用作食品高级发酵剂。与碳酸氢钠合用可作面包、饼干、煎饼等膨松剂的原料,亦用作发泡粉末果汁的原料。还用于绿色蔬菜、竹笋等烫漂,以及医药及试剂。 | |
【用途七】作化学膨松剂,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需添加膨松剂的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
【参考质量标准】GB 1888-1998 ▼ ▲ 总碱量(以NH4HCO3计)/% 99.2~101.0 氯化物含量(以Cl -计)/% ≤0.003 硫化物含量(以SO4 2-计)/% ≤0.007 灼烧残渣含量/% ≤0.008 砷(以As计)/% ≤0.0002 重金属(以Pb计)/% ≤0.0005 | |
【用途八】碱;膨松剂;缓冲剂;充气剂。可与碳酸氢钠合用作面包、饼干、煎饼等的膨松剂的原料。发酵粉亦以本品为主要成分,配以酸性物质。亦用作发泡粉末果汁的原料。绿色蔬菜、竹笋等烫漂时使用0.1%~0.3%。 | |
【用途九】焙粉,染料,织物脱脂,泡沫塑料。特纯级作高纯分析试剂。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Xn,Xi | |
【危险类别码 】R22-R36/37/38 | |
【安全说明 】S22 | |
【WGK Germany 】1 | |
【RTECS 】BO8600000 | |
【海关编码】28369990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将来自石灰窑并经洗涤净化过的CO2气体,通入氨水使之饱和,后经离心分离、热风干燥即得成品。NH3+CO2+H2O→NH4HCO3 | |
【方法二】碳化法将氨气用水吸收后,用二氧化碳碳化,再经分离、干燥,制得碳酸氢铵。其NH3+CO2+H2O→NH4HCO3 | |
【方法三】将压缩二氧化碳通入浓氨水中,并在二氧化碳加压下放置,同时加以冷却,析出结晶,经离心分离,脱水而成。精制时将其溶于水,添加乙醇,使之重结晶。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氢氧化钠-->盐酸-->醋酸-->氢氧化铵-->氯化钠-->氨-->氮-->氢气-->二氧化碳-->铜-->对氯苯甲醛-->1,4-苯二酚-->氧化钙-->一氧化碳-->炭黑-->冶金焦-->重油-->焦油-->苯磺酸-->机油-->5-丁基噁唑-2,4-二酮-->渣油-->十五烷基磺酰氯 | |
【下游产品】复合肥-->明矾-->碳酸锶-->NPK复合肥-->4-氨基丁酸-->三氧化二钴-->亚硫酸铵-->L-蛋氨酸-->氨基胍碳酸氢盐-->6-氨基青霉烷酸-->亚胺硫磷-->硫代硫酸铵-->仑氨西林盐酸盐-->DL-蛋氨酸-->碳酸钕-->腺苷环磷酸酯-->氟硼酸铵-->碱式碳酸镁-->高温变换催化剂-->碱式碳酸锌-->磷酸二氢锰-->二氧化硫脲-->对羟基苯甘氨酸-->重质碳酸镁(药用碳酸镁)-->氟熔剂-->碳酸铈-->5-(4-甲氧苯基)-2,4-咪唑烷二酮-->Α-氨基-4-甲氧基苯乙酸-->偏硼酸钙(二水合物)-->单水合亚硫酸铵-->灭菌丹-->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氟硅酸铵-->五硼酸铵-->5-[2-(甲硫基)乙基]海因-->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硫酸锰铵-->氨基胍碳酸氢盐-->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