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镝 |
|
【英文名称】 DYSPROSIUM |
|
【CAS】 7429-91-6 |
|
【EINECS 编号】 231-073-9 |
|
【分子式】 Dy |
|
【MDL 编号】 MFCD00010982 |
|
【分子量】 162.5 |
|
【MOL 文件】 7429-91-6.mol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针状结晶或块状,呈银灰色金属光泽。坚硬,性质活泼。易被氧气氧化,与水反应迅速,溶于酸。用于制作磁铁的合金。沸点:2335℃熔点:1409℃密度:8.550 | |
【熔点 】1412 °C(lit.) | |
【沸点 】2567 °C(lit.) | |
【密度 】8.559 g/mL at 25 °C(lit.) | |
【form 】powder | |
【Merck 】13,3515 |
理化性质 | |
【形态】powder | |
【颜色】Silver-gray | |
【水溶解性 】reacts slowly with H2O; soluble dilute acids [HAW93] | |
【敏感性 】Air & Moisture Sensitive | |
【CAS 数据库】7429-91-6(CAS DataBase Reference)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用于生产荧光粉、珐琅和釉,也用于制造红外线发生器材和激光器材、以及原子能工业。 | |
【用途二】用于生产荧光粉、珐琅和釉,也用于制造红外线发生器材和激光器材、以及原子能工业。用于ICP-AES、AAS、AFS、ICP-MS、离子色谱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F | |
【危险类别码 】R11 | |
【安全说明 】S22-S24/25-S36/37/39-S33-S16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089 4.1/PG 2 | |
【WGK Germany 】3 | |
【F 】10 | |
【TSCA 】Yes | |
【HazardClass 】8 | |
【危险等级】8 | |
【PackingGroup 】III | |
【包装类别】III | |
【海关编码】28053012 |
常见问题列表 | |
【简介】镝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中排名第43位,在地壳中发现的稀土元素中排名第九。它是一种金属元素,通常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其是致密的(比重= 8.540)金属。它很软,用小刀切开后,看起来是一种银色金属,在室温下会缓慢氧化,在金属外部形成的白色氧化物(Dy2O3)。 | |
【发现历史】1878年,科学家发现铒矿中也含有钬和铥的氧化物。1886年,法国化学家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在巴黎研究氧化钬时,成功地把氧化镝从中分离出来。他把样本溶于酸中,再加入氨,将镝以氢氧化物的形态沉淀出来。他在尝试了30次以后,才成功分离出镝。他依据希腊文“δυσπρόσιτος”(Dysprositos,意为“难以取得”)把该新元素命名为“Dysprosium”。不过,要直到1950年代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弗兰克·斯佩丁(Frank Spedding)发展了离子交换技术之后,才有纯度较高的镝被分离出来。 | |
【来源】镝在自然界中不以单质出现,但存在于多种矿物之中,包括磷钇矿、褐钇铌矿、硅铍钇矿、黑稀金矿、复稀金矿、钛钽铌铀矿、独居石和氟碳铈矿等。它一般还和铒和钬等稀土元素一同出现。目前大部分的镝都是在中国南部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开采而得。 | |
【应用】镝与钒及其他元素一起,可用于激光材料和商业照明应用上。由于镝的热中子吸收截面很高,所以氧化镝-镍金属陶瓷是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材料。镝-镉氧族元素化合物是红外线辐射源,能用于研究化学反应。 镝及其化合物有很强的磁性,所以在硬盘等数据储存装置中都有用到。 钕-铁-硼磁铁中钕部分可以替换为镝,以提高矫顽力,从而改善磁铁的耐热性能,用于电动汽车驱动马达等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上。 镝也可被用于剂量计中,测量致电离辐射量。 | |
【制备】镝的生产主要来自开采由多种磷酸盐混合组成的独居石砂,是钇萃取过程的副产品之一。镝的分离过程可以使用磁力或浮力方法移除其他金属杂质,再经离子交换方法分离各种稀土金属。 所产生的镝离子与氟或氯反应后分别形成氟化镝(DyF3)或氯化镝(DyCl3),再经钙或锂金属还原:3 Ca + 2 DyF3 → 2 Dy + 3 CaF2 3 Li + DyCl3 → Dy + 3 LiCl 反应在钽制坩埚、氦气环境中进行。 过程中产生的卤化物和熔融镝会因比重不同而自然分离。冷却之后,可用刀把镝从其他杂质分开。 | |
【安全信息】镝金属粉末在空气中如果在火源附近,会有爆炸的危险;其薄片也可以被火花和静电点燃。镝所引起的金属火焰不能用水来浇熄,因为它会和水反应,产生易燃的氢气。氯化镝火焰却可以用水浇熄,而氟化镝和氧化镝则不易燃。 硝酸镝(Dy(NO3)3)属于强氧化剂,在接触到有机物质时可迅速起火。可溶镝盐,如氯化镝和硝酸镝等,在进食后具微毒性;不可溶盐则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