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中文】 锂 |
|
【英文名称】 Litium |
|
【CAS】 7439-93-2 |
|
【EINECS 编号】 231-102-5 |
|
【分子式】 Li |
|
【MDL 编号】 MFCD00134051 |
|
【分子量】 6.94 |
|
【MOL 文件】 7439-93-2.mol |
|
【所属类别二】 无机化工产品: 无机盐: Cu单质 |
|
【所属类别一】 无机化工产品: 无机盐: Cv电子工业用无机化工 |
物理化学性质 | |
【外观性质】银白色软金属。 | |
【溶解性】不溶于烃类,溶于硝酸、液氨。 | |
【熔点 】180 °C(lit.) | |
【沸点 】1342 °C(lit.) | |
【密度 】0.534 g/mL at 25 °C(lit.) | |
【储存条件 】water-free area | |
【form 】wire | |
【水溶解性 】REACTS | |
【Merck 】13,5542 |
应用领域 | |
【用途一】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锂电池、轻质锂铝合金、合成橡胶、制药工业等 | |
【用途二】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锂电池、轻质锂铝合金,用作冶金的脱气剂 | |
【用途三】供制电池、有色合金及年代测定等用。 | |
【用途四】在化工、医药、有色合金、合成橡胶工业中用作催化剂。是生产高纯锂的原料。 | |
【用途五】金属锂广泛用于锂电池、航空、冶金、化工、医药、建材等工业,用于生产各种锂电池,轻质锂铝合金,有机合成维生素,合成橡胶等。 | |
【用途六】金属锂广泛用于锂电池、航空、冶金、化工、医药、建材等工业,用于生产各种锂电池,轻质锂铝合金,有机合成维生素,合成橡胶等。用于ICP-AES、AAS、AFS、ICP-MS、离子色谱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 |
【参考质量标准二】国家标准GB 4370—84 ▼ ▲ 牌号 Li-03 LiLi-04 外观 化学成分 Li含量,≥ 99.9 99.9 高纯锂新切面呈银白色光泽,产品不得有肉眼可见夹杂物 杂质含量,< Na 0.02 0.001 Ca 0.02 0.005 Si 0.004 0.0005 Fe 0.002 0.0005 Al 0.005 0.0005 Ni 0.003 0.0005 | |
【参考质量标准一】国家标准GB 4369—84 ▼ ▲ 化学成分/% 杂质含量,≤ 牌号 Li含量≥ Na Ca Si Fe Al Ni 外观 锂新切面呈银白色光泽,产品不得有肉眼可见夹杂物 Li-1 99.0 0.2 0.04 0.04 0.01 0.02 0.005 Li-2 98.5 0.6 0.10 0.05 0.03 0.04 0.10 |
安全数据 | |
【危险品标志 】Xi,C,F | |
【危险类别码 】R36/38-R34-R14/15-R23 | |
【安全说明 】S8-S43-S45-S43C-S36/37/39-S26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4 8/PG 3 | |
【WGK Germany 】2 | |
【RTECS 】OJ5540000 | |
【F 】10 | |
【危险等级】4.3 | |
【包装类别】I | |
【海关编码】28051910 |
制备方法 | |
【方法一】电解法以无水氯化锂为原料,加入电解槽中加热熔融进行电解,制得金属锂成品。其2LiCl[电解]→2Li+Cl2↑ | |
【方法二】真空蒸馏法以金属锂为原料,在低温下长时间蒸馏,在冷却管上析出含挥发性杂质较多的锂。在此以后,将装置冷却并充满精制的氩气,与磨口盖子一起将冷却管换上新的。然后,抽成真空≤0.1-kPa,用比以前更高的温度进行正式蒸馏。最后将装置充分冷却之后,充满氩气,打开磨口盖,用刮刀等把从冷却管上提纯的金属锂刮下来,将这种蒸馏操作反复进行,制得高纯锂成品。产品供货状态为声90 mm×160 mm的圆柱锭,每个锭重约500 g。需方如有其他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另行议订。 |
上下游产品信息 | |
【上游原料】氩-->氯化锂 | |
【下游产品】二苯基膦-->1,3-双(二苯基膦)丙烷-->二苯基-2-吡啶膦-->吉非罗齐-->叶醇-->苯基二甲基氯硅烷-->S-(-)-1,1'-联萘-2,2'-双二苯膦-->(1R,2R)-1,2-二苯基乙二胺-->1,3-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环庚草醚-->异丙烯基-2,3-二羟基-1,4-双二苯基膦丁烷-->1,2-双(二苯基膦)乙烷氯化镍-->二苯基氧膦-->异丙烯-2,3-二羟-1,4-双二丙基膦丁烷-->雌二醇-->双二苯基膦甲烷-->(1S,2S)-1,2-二苯基乙二胺-->(2S,4S)-4-二苯基膦-2-(二苯基膦甲基)-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2-(二苯基羟亚膦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地夫可特-->2-(二苯基膦基)乙胺-->双(3,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环戊醇-->三(三甲基硅基)硅烷-->三苯基膦氯化钌-->2-二苯基膦-6-甲基吡啶-->右旋反式炔戊菊酯-->1,2-二(二苯基膦基)乙烷二氯化钯(II)-->2-(4-甲基苯基)吡啶-->沃氏物-->过氧化锂-->13-乙基-3Β-甲氧基腺甾-2,5(10)-二烯-17Β-醇-->2,6-二氯-5-氟烟酰氯 |